時至年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一下變成了最忙碌的人。
7月10日一早,盛來運就趕到中國政府網解讀評論員研討班,介紹、分析2015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3天前的7月7日,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政策效果顯現,經濟趨穩向好。”而在此后一周內,他將公布經濟半年報。此時此刻,中國資本市場正經歷一場史所罕見的慘烈大震蕩,除了股市估值高、大量增加供給等因素外,經濟面疲弱也在無形中為股災背書。
不過,情況或許不會太糟。
“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公認的衡量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來看,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總體處于合理區間。”盛來運說。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表示:“中國經濟上半年探底,下半年趨穩,預計二季度增長6.8%到6.9%之間,上半年可能在6.9%左右。下半年穩增長政策多力齊發,助增長底線弱勢趨穩,預計增速圍繞7%左右的區間運行。”
經濟在筑底
被股市弄得焦頭爛額的經濟學家們其實心里明白,基本面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7月2日,央行發布了由其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人撰寫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年中更新)》報告,其中指出,雖然上半年經濟增速低于預期,但由于穩增長政策的時滯效應、房地產市場企穩以及世界經濟復蘇等原因,下半年我國經濟環比增速將會略高于上半年,全年GDP增速的基準預測略微下調0.1個百分點至7.0%,CPI漲幅預測下調0.8個百分點至1.4%。
一季度GDP實際增長7.0%,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民銀智庫報告指出,考慮PPI連續39個月負增長,我國當前社會總需求不足現象較為明顯,通縮壓力較大。
在海通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姜超看來,6月六大電廠發電耗煤增速大幅下降,說明工業經濟依然低迷,預計6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為5.4%,依舊維持在低位。此外,在全球經濟基本面依然弱勢的背景下,進出口貿易難有明顯起色;而產能過剩和融資成本高企仍將約束制造業投資擴張,預計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達10.8%,增速繼續下滑。
1-5月份,全國投資增速為11.4%,從累計情況看,基本上是每月1個百分點的降幅。1-5月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34787億元,增長0.5%,預示未來一段時間投資增速仍將乏力。
“從整個國家宏觀經濟層面來看,中國經濟正處在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階段,同時也處在轉型升級的艱難時期,要完成這個任務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這個成本就需要資源重新的組合和配置。”邱曉華稱。
服務業異軍突起
“我們調查發現,許多企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特別是中小企業,如果勞動力成本持續大幅上升,可能會帶來企業倒閉問題,所以必須保持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稱。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中國經濟困難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中國經濟正面臨轉型,人口紅利的消失致使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漲,這對中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工業是個沉重壓力。過去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結構性調整對短期經濟造成沖擊,這些都導致了經濟失速。”
6月的PMI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長勢頭進一步放緩。制造商裁員的速度創近6年新高,產出連續兩個月小幅回落;服務部門的商業活動、新訂單和就業擴張速度均比較緩慢,對商業前景的樂觀程度也在下降。
據測算,今年上半年第二產業增速大致在6.3%左右,第三產業增速大致在8%左右;其中第二產業名義增速低于實際增速,主要原因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為負數。而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可能超過14萬億元,占比將超過整個GDP一半,約超過工業增加值1萬億元的水平,服務業比重的增加,彌補了工業增速的放緩。
今年1-6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包括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反映經濟形勢的數據均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CPI維持1%左右的上漲,PPI連續超過40個月下跌,PMI在50%的榮枯線徘徊。
“可以說,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正處于陰陽交會地帶,盡管CPI目前還沒有出現負值,但PPI和GDP平減指數應該都在暗示通縮風險非常嚴峻。一旦經濟轉向陰面則會導致負反饋,去杠桿成為各種經濟主體的唯一可選項,這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個周期。”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解讀稱。
積極政策加碼
二季度增速放緩基本成為事實,但最壞的時刻的確正在過去。
“經濟增速若一路下行,到2020年,將使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難以實現,還會嚴重影響市場預期和企業投資。”劉樹成表示。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5年經濟藍皮書》判斷,“十三五”中國潛在經濟增速為6%-6.5%之間。而據近日中科院9位院士呈給中央的報告,未來中國經濟增速為中速增長,而非中高速,該報告的最初預測是,每年經濟僅僅能實現增速5%。
世界銀行7月1日發布《中國經濟簡報》預測,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為7.1%,2017年則進一步降至6.9%。盡管如此,世界銀行仍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正進入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軌道。
世界銀行專家表示,從短期來說,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意味著政府在結構調整和為解決金融脆弱性所作的政策努力方面正在取得進展。隨著中國經濟不斷轉向依靠服務業拉動,特別是轉向依靠中小企業拉動,經濟正逐漸向好。
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貨幣與財政調控政策,而在政策效果時滯性作用下,今年下半年或將否極泰來。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還有很大的潛力。盛來運表示,從近幾個月主要指標的走勢看,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經濟運行中出現了若干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