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5年到10年內,中國經濟將有充足的動力保持高速增長”。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蒂(Nicholas Lardy)日前在參加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會議期間向《經濟日報》記者表示說。
拉蒂首先明確表示,自己對于中國經濟的增長持高度樂觀態度,并對此具有堅定的信心。拉蒂說,在中國過去的改革歷程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私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崛起。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私營企業部門不僅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更是在體量和質量上快速崛起。當前,私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就業提升和投資增量增加的主要來源。他認為這是中國經濟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盡管當前中國經濟開始進入結構調整時期,但是私營企業的發展趨勢并沒有發生變化,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這將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和支持。
就未來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拉蒂認為當前中國政府的經濟改革為其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激勵。首先,中國政府進一步放寬了私營企業建立的門檻。拉蒂認為,中國政府已經簡化了在中國開設公司的行政程序,同時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制。中國政府在減少行政審批和鼓勵私營企業發展方面作了大量的政策調整和改革,這為私營經濟的進一步快速發展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受此影響,在過去兩年中,新注冊的私營企業開始在中國大量出現。
當前,有觀點認為中國私營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對于這是否會制約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拉蒂表示,從私營部門本身對GDP的貢獻率和吸收信貸資金的比重來看,私營部門確實存在融資難問題。然而,“中國的銀行系統在服務私營部門方面做得要比很多批評家所認為的好很多。”拉蒂曾在其2014年的一份統計報告中指出,中國私營企業在總體貸款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這說明當前中國私營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正在逐步得到緩解。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發力,私營企業的發展空間也將得到進一步拓展。拉蒂認為,當前中國國有企業在能源、金融和電信等部門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但是這一形勢正在發生有利于私營企業的變化。目前,越來越多的產業部門開始向私營部門開放。拉蒂也在記者采訪前的講座中特別強調中國私營企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他表示,中國國有企業的壟斷只存在于少數行業,大部分行業的競爭程度都在不斷提升,甚至包括被很多人認為是戰略產業部門的重工業企業,私營資本和企業已經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未來私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有效提升經濟要素的配置效率、資本回報率和國企效率。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的總體勞動生產率和產出總量將會明顯提升。
拉蒂強調,在過去30多年的改革進程中,中國政府不斷提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當前中國仍在繼續此前的改革進程。在私營企業資本回報率和生產效率明顯提升的背景下,改革為私營部門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和空間。因此,中國有能力維持勞動生產率和各經濟部門效率的提升勢頭,中國不僅不會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反而會在未來新一輪中高速增長之后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