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佛國,是茶都,有奪目寶石,有優良海港,種種榮耀加于斯里蘭卡一身。但是,作為一個地處戰略要地的島國,它的前世今生注定免不了受到國際元素的干擾。
2016年4月,斯里蘭卡總理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來訪中國,隨后,斯里蘭卡提出了自己希望獲取的新標簽,"成為印度洋的(經濟)中心"。
斯里蘭卡曾經被稱為"錫蘭",這是公元16世紀初葡萄牙人來到這里時給予它的名字。在這之前,中國古代叫它"獅子國",《大唐西域記》里稱它為"僧伽羅"。錫蘭這國名被叫了400多年,直到1972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改名為斯里蘭卡。
這個小小的島國,面積比臺灣島大不了許多,像是一顆被印度次大陸滴落在印度洋里的水珠。因為地處國際通航要道,外來元素不斷推動著斯里蘭卡進行自我革新,就如同名字的輪換,它一次又一次刷新給外界的標簽。
古老佛國,千年遺產
彈丸之地斯里蘭卡擁有與它的國土面積不相稱的大量宗教遺產,尤以佛教和印度教為重。大約3000年前,印度的佛教傳入斯里蘭卡,當地人便將佛教文化發揚光大,能工巧匠更是在佛教文化基礎上建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世界文化奇觀。那些用磚石與石雕修建起的、巧奪天工的佛教和印度教圣城,直至今日仍巍然矗立。
其中,阿努拉德普勒圣城為現今世界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它是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11世紀斯里蘭卡古國都城,700年未間斷的古都歷史,見證了這個南亞最穩定和最強大的古代王朝。另一座與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印度的阿旃石窟齊名文化遺跡,錫吉里耶獅子巖,建于公元5世紀,宮殿矗立在200米高的大獨石之巔,自然景色和人工奇觀完美結合,無與倫比。就連21世紀的人們都對這個不可思議的古代工程仰為觀止,甚至要到外星人那里去尋找答案。
除了佛教與印度教,斯里蘭卡同時擁有人數可觀的穆斯林和基督教教區,這些都來自古代在這個島國南來北往,航行于海上絲綢之路的歐亞各國的商旅。從2000多年以前開始,來自古代中國、古波斯、阿拉伯和北非的商船通達東西,斯里蘭卡是漫長航線上難得的落腳歇息、補充淡水給養的地方。
寶石紅茶,國家品牌
公元16世紀,葡萄牙人在斯里蘭卡科倫坡修建了最早的港口要塞。再后來,荷蘭、法國和英國的殖民者相繼統治這個島國。歐洲的殖民者更加著眼于實際,除了順帶著傳播一下西方文化,他們更主要的目的,是在東方的沃土上尋找寶藏。因此,自從歐洲人發現了這個島嶼,400多年的殖民統治讓土著的佛教文化摻進了西方元素,也讓斯里蘭卡獨有的兩種寶物,寶石和紅茶,美名遠播四海,尤其成了歐洲皇室和上流社會追逐推崇的名片。
古代斯里蘭卡就有"寶石國"的別稱,這個國家80%的地層為遠古的前寒武紀巖層,具有良好的寶石生成條件。在全球已經發現的200種寶石和玉石里,產自斯里蘭卡的有75種之多。這里出產了迄今世界最大的三顆藍寶石,"亞洲藍美人"曾打破過世界寶石拍賣價格的迪尼斯記錄,被鑲嵌在了英國國王的王冠上面,另一顆名為"印度之星"的藍寶石目前被收藏在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里。
斯里蘭卡藍寶石,無論是色澤還是透明度,都在世界范圍內首屈一指,著名的賽魯蘭藍寶石一直是藍寶石系列的最高等級標準,受到各國王室貴族的青睞,同時也是最高貴的愛情的象征。在古代典籍里,所羅門王曾用斯里蘭卡藍寶石向示巴女王求愛;在現代,斯里蘭卡藍寶石被鑲崁在了英國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的訂婚戒指上。
相比于土生土長的寶石,紅茶是一個地道的"外來事物",1867年,一個英國人首次在當時的錫蘭開辟了不到半公頃的茶園。島嶼中部高地氣候潮濕涼爽,降水量適當,非常適合茶樹培植,出產的茶葉質量上乘。因此,錫蘭的紅茶很快就受到了英國上流社會的喜愛,飲錫蘭紅茶成為英國紳士的標志之一。
100多年以后,現在的斯里蘭卡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茶葉出口國之一,茶園擴展到19萬公頃,覆蓋了國土的四分之一。在國際市場上,錫蘭紅茶質量無人可比,是斯里蘭卡的國家品牌。為了保持100多年的品牌效應,在改名為斯里蘭卡以后,這個國家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放棄了"錫蘭"這個舊名,唯獨保留了"錫蘭紅茶"這一品牌與它獨有的獅子標志。
國際海港,未來定位
名牌當然是越老越好,國家發展卻一定要與時俱進。斯里蘭卡最近一次修改自己的國際標簽,是國家獨立之后的事,主導因素,又回歸了東方。如果說寶石和紅茶代表的是斯里蘭卡古代的高貴和近代的優雅,代表這個國家現代發展雄心的,是它的海港。
斯里蘭卡位于印度次大陸最南端,是伸向海洋的大陸尖端一片小小的碎片,島嶼北面與印度次大陸藕斷絲連,由一道長長的海底沙梁相接。據說,這道沙梁就是印度偉大詩史《羅摩耶那》中所描述的羅摩橋。現在,沙梁已經完全被海水淹沒,讓斯里蘭卡成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但是沙梁處海水淺,暗礁暗灘遍布,大型船只很難通過,在印度東西兩側海岸之間航行的船只必須在斯里蘭卡的南端繞行。更重要的是,斯里蘭卡位于從馬六甲海峽到蘇伊士運河之間的東西方商貿海運的中軸線附近,順理成章地成了東西方商船的重要停泊港口。因此,進入21世紀,斯里蘭卡政府把本國的海港現代化建設作為了發展規劃的最重要內容,擴建傳統港口、增建新碼頭的工程在四處進行。
伴隨斯里蘭卡的現代化發展,國際地緣政治舞臺上也開始上演新的劇目。因為誰都得罪不起,跟許多東南亞小國相類似,斯里蘭卡一直試圖在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之間尋求平衡。新建港口這么大的事,免不了請兩位"大哥"坐鎮。
近鄰印度自然不甘"放過"奪走了自己建設最優良海港位置的這個小島國,已經與斯政府簽訂了在其東北沿海亭可馬里港建造印度洋最大儲油基地的協議。這片在殖民地時期一度為英國軍艦提供庇護的海域,有望重新煥發光輝。在更為開闊的南部海岸線,中國的實力得以突顯。位于斯里蘭卡最南端的漢班托特港,距離東西方海運主航線只有10公里,每年有36000艘商船經過此處,其中包括4500艘油輪,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由中國投資85%的漢班托特港一期工程已經在2010年投入使用,擴建項目目前仍在繼續。在西南海岸,科倫坡港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國際港,也是南中國海最繁忙的港口,從2000年起就在不斷擴建,來自中國的資金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最新的消息顯示,在經歷一年的叫停風波之后,科倫坡港口城工程已經全面復工。
成為印度洋經濟中心,可能尚屬于斯里蘭卡的一個長遠期規劃;建設國際海港則已經化作了板上釘釘的行動,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