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財政部發布《2016年1-6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國有企業經濟運行趨穩向好,但收入、利潤依舊持續下滑,上半年國企利潤總額達11272.4億元,同比下降8.5%,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依舊是虧損的重災區。
從具體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國企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0.1%,總成本卻出現了0.2%的小幅增長,其中,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增長最多,財務費用與之前持平。利潤方面,國企呈現出“冷熱不均”的態勢,醫藥、施工、房地產等行業的利潤增長幅度較大,石油、化工、石化等行業的利潤卻出現了同比下降,同時,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繼續虧損。
今年以來,我國國企利潤同比持續下滑,幅度不斷波動。今年前5月,我國國企利潤總額同比下滑9.6%,前4月,國企利潤同比下滑8.4%,前3月,國企利潤同比下滑13.8%。
“國企利潤同比持續下滑,說明我國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效果還沒有完全釋放”,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仍在虧損或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是鋼鐵、有色金屬、石油等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的行業,這是國企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崔長林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我國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國企利潤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行業上來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且許多行業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利潤有了較大增長,這會從一定程度上搶占傳統行業的市場,讓本就過剩的傳統行業利潤更少。
面對國企持續下滑的利潤,李錦表示,產能結構優化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據稱,鋼鐵行業正在研究退出機制,部分資金鏈斷裂的鋼鐵業“僵尸企業”有望得到徹底退出。此外,去產能仍舊是下半年的“重頭戲”,鋼鐵、煤炭等高耗能產業的轉型升級還將不斷推進。
在去除拉低國企利潤的不利因素后,發展新動能、堅持節能降耗和推進國企兼并重組也都是讓國企利潤有所攀升的方法。“國企利潤持續走低,反而能夠倒逼國企改革,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后國企瘦身健體的力度還有望得到加大”,李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