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圓桌對話】
蔡奇代表(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市市長)
宗國英代表(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
王志剛代表(河北農業大學原校長)
范利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
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年間,在創新驅動、體制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在一系列成果的背后體現了怎樣的發展思路?今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將有哪些具體舉措?本報特邀四位代表委員就這些話題進行圓桌對話。
打破“一畝三分地”,協同發展成效大
主持人:從頂層設計到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棋局越下越大。“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請問各位,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三年,成效有多大?
蔡奇代表:這三年,北京堅持疏控并舉,疏解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批發市場以及一些醫院學校,取得了積極成效。去年,全市常住人口繼續保持增量增速雙下降。人口減少不是簡單的減人,而是人隨產業走,人隨功能走。三年來,北京新設市場主體出現了“三升三降”,金融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科技服務業上升;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下降。數據證明,北京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宗國英代表:2016年,天津濱海新區GDP突破1萬億元,成為首個跨入萬億元的國家級新區。濱海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加強產業項目對接,疊加北京的科技研發優勢、河北的空間資源優勢和濱海新區的先進制造優勢。
王志剛代表:在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三地環境監察部門不斷加強溝通聯系,加大環境執法工作的指導、監督力度,保持環境執法檢查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河北省會同京津環保部門開展了重污染天氣聯合會商和跨區域環境問題處置,試行統一的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積極推進落實《關于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會商的指導意見(試行)》實施。
范利委員:三年來,京津冀公共服務合作發展取得突破。醫療是京津冀一體化的“探路者”。目前,北京市屬11家醫院和1家企業醫院已與河北13家醫院開展合作辦醫,2016年上半年北京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占比從2013年的9.05%降至7.47%。京津冀三地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在家門口就診的河北人增加了。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過去一年,我們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新的增長極增長帶加快形成。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啟動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具體來說,如何打造新的增長極?
蔡奇代表:當前的任務是抓緊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在城市戰略定位上,更加突出“四個中心”的定位;在空間布局上,對接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和城市副中心建設,形成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結合的城市空間格局;在要素配置上,壓縮生產空間的規模,適當提高居住用地及配套用地的比重,大幅度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在城鄉統籌上,要加強規劃整合,推動城市規劃和用地規劃合一。
今年要集中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這涉及占道經營治理、棚戶區改造、城鄉接合部整治等方面,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治理“大城市病”結合起來。
宗國英代表:目前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明顯,已有多項改革開放新政策、好經驗、好做法在全市推廣,并與京冀兩地共享。今后,將進一步完善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推動三省市制度創新經驗共享共用,讓更多政策紅利惠及三地。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今年年底前至少建成一個特色鮮明、帶動能力強的服務平臺載體,明年將全力吸引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開展全面創新改革,構建有利于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營商環境。最終方向是成為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策源地,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和樣板作用。
王志剛代表:河北崇禮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的主賽區。目前,正在進行冬奧會比賽場地的規劃。現在,這里成為京、津兩地許多居民的旅游目的地。
2022年北京冬奧會可以帶動崇禮及其周邊地區冰雪產業、夏季旅游產業發展,使沿北京輻射帶向北延伸至張家口乃至內蒙古,將形成新的旅游城市帶。
范利委員:要通過一整套機制促進京津冀地區醫療機構之間進行有序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完善人才梯隊建設,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為實現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公共醫療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協同發展
主持人:經濟數據和民生數據背后是發展方式的轉變,是新發展理念的體現。請問各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帶來了怎樣的大變化?
蔡奇代表: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調結構、轉方式,就是“騰籠換鳥”,就是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就是改善人居環境,就是緩解人口資源環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為國家首都的職責。疏解的目的在于提升,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更重要的是,最終體現在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上。
宗國英代表: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天津確定了“一基地三區”的定位,即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要通過產業協同促進經濟融合,加強科技創新對接,借重首都創新資源,加強雙向開放對接,依托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將制度創新成果在京津冀區域內外推廣,加強金融領域對接,加強生態保護對接,積極參與大氣、水、土壤污染聯防聯治。
王志剛代表:河北正強力化解過剩產能,完善環保、能耗、水耗等六個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勇于探索區域經濟發展新模式,銳意改革,做好去產能的“減法”和互聯互通、建設共同市場的“加法”。
范利委員:推進京津冀醫療一體化是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京津冀三地要聯合強化區域衛生資源優化對接,優質醫療資源共同分享、信息網絡平臺互聯互通,推行多種形式的分級診療模式,讓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圍繞群眾看病需求這一重大民生問題,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蔡奇代表(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市市長)
宗國英代表(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
王志剛代表(河北農業大學原校長)
范利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
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年間,在創新驅動、體制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在一系列成果的背后體現了怎樣的發展思路?今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將有哪些具體舉措?本報特邀四位代表委員就這些話題進行圓桌對話。
打破“一畝三分地”,協同發展成效大
主持人:從頂層設計到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棋局越下越大。“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請問各位,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三年,成效有多大?
蔡奇代表:這三年,北京堅持疏控并舉,疏解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批發市場以及一些醫院學校,取得了積極成效。去年,全市常住人口繼續保持增量增速雙下降。人口減少不是簡單的減人,而是人隨產業走,人隨功能走。三年來,北京新設市場主體出現了“三升三降”,金融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科技服務業上升;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下降。數據證明,北京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宗國英代表:2016年,天津濱海新區GDP突破1萬億元,成為首個跨入萬億元的國家級新區。濱海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加強產業項目對接,疊加北京的科技研發優勢、河北的空間資源優勢和濱海新區的先進制造優勢。
王志剛代表:在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三地環境監察部門不斷加強溝通聯系,加大環境執法工作的指導、監督力度,保持環境執法檢查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河北省會同京津環保部門開展了重污染天氣聯合會商和跨區域環境問題處置,試行統一的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積極推進落實《關于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會商的指導意見(試行)》實施。
范利委員:三年來,京津冀公共服務合作發展取得突破。醫療是京津冀一體化的“探路者”。目前,北京市屬11家醫院和1家企業醫院已與河北13家醫院開展合作辦醫,2016年上半年北京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占比從2013年的9.05%降至7.47%。京津冀三地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在家門口就診的河北人增加了。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過去一年,我們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新的增長極增長帶加快形成。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啟動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具體來說,如何打造新的增長極?
蔡奇代表:當前的任務是抓緊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在城市戰略定位上,更加突出“四個中心”的定位;在空間布局上,對接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和城市副中心建設,形成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結合的城市空間格局;在要素配置上,壓縮生產空間的規模,適當提高居住用地及配套用地的比重,大幅度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在城鄉統籌上,要加強規劃整合,推動城市規劃和用地規劃合一。
今年要集中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這涉及占道經營治理、棚戶區改造、城鄉接合部整治等方面,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治理“大城市病”結合起來。
宗國英代表:目前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明顯,已有多項改革開放新政策、好經驗、好做法在全市推廣,并與京冀兩地共享。今后,將進一步完善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推動三省市制度創新經驗共享共用,讓更多政策紅利惠及三地。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今年年底前至少建成一個特色鮮明、帶動能力強的服務平臺載體,明年將全力吸引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開展全面創新改革,構建有利于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營商環境。最終方向是成為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策源地,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和樣板作用。
王志剛代表:河北崇禮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的主賽區。目前,正在進行冬奧會比賽場地的規劃。現在,這里成為京、津兩地許多居民的旅游目的地。
2022年北京冬奧會可以帶動崇禮及其周邊地區冰雪產業、夏季旅游產業發展,使沿北京輻射帶向北延伸至張家口乃至內蒙古,將形成新的旅游城市帶。
范利委員:要通過一整套機制促進京津冀地區醫療機構之間進行有序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完善人才梯隊建設,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為實現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公共醫療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協同發展
主持人:經濟數據和民生數據背后是發展方式的轉變,是新發展理念的體現。請問各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帶來了怎樣的大變化?
蔡奇代表: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調結構、轉方式,就是“騰籠換鳥”,就是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就是改善人居環境,就是緩解人口資源環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為國家首都的職責。疏解的目的在于提升,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更重要的是,最終體現在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上。
宗國英代表: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天津確定了“一基地三區”的定位,即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要通過產業協同促進經濟融合,加強科技創新對接,借重首都創新資源,加強雙向開放對接,依托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將制度創新成果在京津冀區域內外推廣,加強金融領域對接,加強生態保護對接,積極參與大氣、水、土壤污染聯防聯治。
王志剛代表:河北正強力化解過剩產能,完善環保、能耗、水耗等六個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勇于探索區域經濟發展新模式,銳意改革,做好去產能的“減法”和互聯互通、建設共同市場的“加法”。
范利委員:推進京津冀醫療一體化是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京津冀三地要聯合強化區域衛生資源優化對接,優質醫療資源共同分享、信息網絡平臺互聯互通,推行多種形式的分級診療模式,讓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圍繞群眾看病需求這一重大民生問題,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