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南寧9月13日電 (記者程群、趙剛、李濱彬) 日前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二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論壇上,與會人士認為,近年來中國與東盟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下一步要加強戰略對接和總體規劃,增強為企業服務的能力,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產業鏈融合發展,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東盟實現互利共贏。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東盟是中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區域,近年來中方通過與東盟各國建立雙邊多邊產能合作機制框架,引導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和地方推進合作,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托,共同推進輕工、紡織、冶金建材、信息通訊、軌道交通、配套工業及農產品等領域的產能合作,促進區域產業鏈融合發展、區域一體化發展。
作為中國對接東盟前沿和窗口的廣西,近年來通過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開創了“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模式。中國和印尼將各自國家優勢產業“移植”園內,培育跨國型產業經濟,成為以園區為載體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先行探索。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燕說,近年來中國與東盟重大產能合作初顯成效,電力、鋼鐵、高鐵、汽車、能源資質等領域的重大合作項目不斷增多。針對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國際產能合作,多位與會人士建議,加強戰略對接和總體規劃;聚焦工業制造合作,壯大產能合作的資質;增強為企業服務的能力,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產業鏈融合發展。
一是加強戰略對接和總體規劃,希望東盟各國與中方一道攜手推動各國發展戰略,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效對接。重點推動工業化、互聯互通及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在制造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建立常態化的國際合作協調機制,共同制訂多雙邊經貿合作的總體規劃。
二是聚焦工業制造合作,壯大產能合作的資質。東盟各國的產業導向各有不同,應發揮自身優勢來開展產業合作。考慮到資源分布、合作基礎、配套能力、運輸條件、市場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可選擇重點領域加強合作,做好燃料加工等領域的合作,合作構建一體化產業鏈。值得一提的是,迎接連接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需要做好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合作。
三是增強為企業服務的能力,提升產能合作水平。企業是國際產能合作的主體,各國政府部門在提升相關政策穩定性,降低企業跨境投資風險的同時,應鼓勵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加強交流,為企業加強合作提供市場化、合作化的稅務、咨詢,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服務。
四是在鞏固競爭優勢的基礎上,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產業鏈融合發展,并提升其在亞洲的生產力,引領產能合作的方向。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各國應在體制、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加強協調,加強高新產業化合作。充分對接創新資源優勢,海洋科技、生態環保、信息技術等領域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通過科技示范工程推動各領域、各行業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