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節能降碳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提到,廣州在“十三五”期間要構建低碳能源供給體系,包括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加快天然氣推廣應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根據《規劃》,為完成構建低碳能源供給體系的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市將打造多個低碳能源發展工程,具體分為四大類,合計21個項目。記者發現,這些項目中,分布在黃埔區的項目最多。
低碳能源工程中三分之二涉天然氣利用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廣州市以年均3.6%的能源消費增長率支撐了年均10.1%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依賴性逐漸降低。
《規劃》提及,為完成構建低碳能源供給體系的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市將打造多個低碳能源發展工程,具體分為四大類,包括天然氣利用工程14項、清潔燃煤發電機組改造項目4項、智能電網項目3項,第四大類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規劃》中只列出了項目目標,沒有說明具體項目名稱。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建設目標為力爭新增太陽能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85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30萬千瓦,風力發電裝機容量13萬千瓦。到2020年,太陽能分布式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2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40萬千瓦。
合計21個低碳能源工程中,有三分之二為天然氣利用工程。記者發現,14個天然氣利用工程分布在除越秀區、番禺區和海珠區之外的8個城區,其中黃埔區和從化區各有3個,花都區和增城區各有2個,荔灣區、白云區、天河區和南沙區各有1個。
中新廣州知識城天然氣能源站上周動工
作為項目分布重點的天然氣利用方面,《規劃》提出相關配套工程,其中包括建設南沙天然氣應急調峰氣源站及配套碼頭。此外,《規劃》表示要統籌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站建設,積極推進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花都區、增城區等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建設一批冷熱電三聯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
上周,中新廣州知識城首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動工,這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引進的首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通過冷熱電三聯供方式實現能源梯級利用,為知識城北起步區及周邊企業提供電力、工業蒸汽、空調冷凍水、熱水等能源供應,力爭于今年年底試運行第一臺機組,計劃于2018年初投產。項目預計一期投產后年供電量229767MWh,年供熱量15.77萬噸,年供冷量12.68萬GJ。與火電為主的傳統發電方式相比,每年節約標煤3.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2萬噸,減排煙塵5.4萬噸。按一棵樹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來計算,一年減排的二氧化碳相當于種了666萬棵樹。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屬于新興能源行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以管道天然氣為燃料,通過燃氣輪機發電,余熱可為用戶提供不同等級的熱能,能源轉換效率達70%,而目前火電的能源轉換效率只有30%左右。除了工業上的天然氣利用,規劃還提到要加快天然氣工商業、服務業等領域推廣應用,推進天然氣加氣站設施建設,增加天然氣居民用戶數量。到2020年,天然氣年消費量力爭達到60億立方米,城鎮居民管道燃氣覆蓋率達到80%以上。
新能源項目不但節能減碳還可用于扶貧
上周五,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設異地光伏扶貧電站并網發電儀式舉行。位于廣州國際生物島的異地光伏電站總建設面積為8000平方米,由廣州市發改委、廣州市協作辦、開發區工業總公司和黃埔區魚珠街、夏崗街同投資,總投資額為560萬多元,預計5年便可收回成本。
異地光伏扶貧模式是在扶貧點以外的且適合進行光伏發電條件的地方,建立起光伏發電收益項目,并將收益資金撥給扶貧點進行扶貧的新模式。生物島的項目是利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廠房林立的優勢,在生物島的3棟廠房天臺,使用太陽能集熱板組建光伏發電站進行發電。
據介紹,根據國家發改委通知精神,今年6月30日光伏電站實行并網發電的項目,按照每度電0.98元的價格計算,扣除運營成本后,14個發電站預計每年的收益達3000萬元。黃埔區駐陽山工作組組長瞿桂宗介紹說,電站并網投產后,以其中一條小江村為例,該村79戶188名貧困人口每年可以增收3500元,村集體收入每年預計超過10萬元。這不僅走出了一條科學扶貧、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也有效地解決了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