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過去幾十年的增長在近三年里停滯了。氣候減緩領域的政策與投資的初步成效開始顯現。190多個國家通過的國際氣候協定也彰顯出各國開始正視氣候變化的巨大風險。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根據《協定》要求,已經遞交過批準文書的美國要到2020年11月才算正式退出《協定》。作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國,美國的這項決定無疑給全球經濟去碳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我們談氣候變化問題時,時間就是一切。而不論從政策層面 ,還是物理科學的角度,2020年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由倫敦碳追蹤倡議者、德國及耶魯大學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共同起草的報告指出,如果2020年后全球氣溫依舊不斷上升或者保持在2020年的水平,那么巴黎協定中設立的溫升控制目標將幾乎不可能實現;聯合國于2015年達成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也恐將無法完成。
隨著全球平均氣溫在人類活動主導下升高了近1℃,格陵蘭島與南極洲的冰蓋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融化。北極海冰最低面積處于歷史最低水平,珊瑚礁由于全球變暖導致的海水酸化而大規模白化。整個生態系統正在崩潰邊緣。而氣候變化引發的熱浪、干旱以及海平面上升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無情沖擊,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世界各地最貧困的人群。
7月7-8號德國漢堡舉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我們期待G20國家能夠強調在2020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拐點的重要性,并制定具體行動方案。雖然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過程道阻且艱,但研究表明我們有必要且有能力為之上下求索。
把握轉型勢頭
如果全球碳排放可以在2020年開始下降,那么實現巴黎溫升控制目標仍有可能。目前溫室氣體排放趨勢與生產消費活動正在脫鉤(詳見下圖)。
過去三年,全球經濟與主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GDP總量平均每年增長3.1%以上,而全球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則保持水平狀態。過去四十年里碳排放持平或下降的情況只出現了四次。前三次分別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1992年,以及2009年,并都與全球經濟衰退有關,而這一次的原因則與之無關。
美國去年碳排放同比下降了3%,經濟同比增長1.6%。中國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經濟同比增長6.7%。盡管現在尚不能斷定目前的平臺期是否一定預示未來的下降,但現在的趨勢令人鼓舞。2016年,中國新增電能的三分之二來自于零碳能源,大部分來自于水電與風能。在歐盟,風能與太陽能占新增能源裝機量的四分之三,煤炭需求下降了10%。
2015年,可再生能源全球供電占比為23.7%。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可滿足全球26%-27%的電力需求。這一預測其實低估了目前電力系統所經歷的變革的速度。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61GW。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水平達到2860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的投資用于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中。盡管化石燃料行業預期石油需求將會繼續增加,但研究顯示,到2025年,因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每天將有200萬桶石油被閑置。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每天2500萬桶;僅太陽能就可以供應全球29%的電力。
屆時煤炭將再無市場,而天然氣的市場份額也將被壓縮到1%。
投資者也越來越關注碳風險。最大的兩家基金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 Rock)和先鋒集團(Vanguard)與其他投資者在埃克森美孚今年5月31日的股東周年大會上對其管理投了反對票,并要求公司需公布在全球為實現2℃溫控目標所采取的措施對其利潤帶來的影響。本月初,資金規模達9600億美元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宣布將要求其投資的銀行披露其貸款活動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一些地區的低碳轉型進程正面臨阻礙。比如,美國眾議院6月8日通過了《金融選擇法案》,此法案讓投資人無法再通過股東提案程序要求如埃克森美孚等企業披露氣候風險信息。
不過,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指出,可持續發展轉型已經啟動,不依賴化石燃料的經濟活動已經開始盈利并創造就業。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與國際能源署聯合撰寫的研究顯示,阻止氣候變化可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19萬億美元。同時,近日一些地緣政治事件也激起新一輪支持《巴黎協定》的活動。比如,包括州長、市長、商界領袖、投資者與大學在內的1000多名參與者發起“我們仍然在行動(We Are Still In)”倡議,承諾將以行動確保美國在減排方面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六大關鍵領域
為了進一步促進2020年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我們從能源、基礎設施、土地、工業、金融六個方面設立了以下目標。盡管有些目標看似比較理想化,甚至不切實際,但身處一個巨大變革的時代,我們期待這樣的目標可以最終釋放出實質的改變。到2020年,世界應該有如下的樣子。
能源
可再生能源占全球電力總供應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23.7%上升至30%;2020年后,不再審批新的燃煤電廠,所有現存燃煤電廠將被淘汰。
基礎設施
到2050年,各城市和國家每年有約3000億美元的資金來進行建筑行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去碳化。各個城市每年要至少確保3%的建筑升級為零排放或者接近零排放建筑。
交通
目前電力與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占比約為1%,到2020年,電動汽車銷量在全球新車銷售總量的占比要增加到15%。與此同時,需要將城市公交應用范圍擴大一倍,重型車輛的燃油效率要提升20%,每公里航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減少20%。
土地
制定相應的土地利用政策,減少森林破壞、并加強造林與再造林的力度。目前由于森林砍伐及土地利用形式改變帶來的凈排放量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2%。未來十年,如果這些凈排放量能夠被削減至零,到2030年,造林及再造林將可以形成碳匯,該碳匯將有助力全球實現凈零排放,同時也可以支持水資源供給等。可持續農業不僅能減少排放,還能將更多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健康且管理良好的土壤中。
工業
到2020年,重工業需要制定并出臺相關計劃,提高效率,減少排放,以實現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目標。目前,除去生產所需的電力及熱力外,鋼鐵、水泥、化工、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碳密集型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金融
到2020年,金融部門應已經重新評估如何投資戰略,并且每年動員至少1萬億美元的資金支持氣候行動。資金將大部分來自于私營部門。政府、私營銀行和世界銀行等機構,需要發行更多的綠色債券為減緩氣候變化行動融資。這樣,到2020年度逐漸形成的市場規模是2016年全球所發行的810億美元債券規模的十倍。
展望未來:我們需要走得更遠 更快 并團結一心
如果我們繼續拖延,人類繁榮發展的前景將會大打折扣。想要避免,可以從如下三個緊要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決策和設定目標時要以科學為指導。政策制定和行動規劃必須以強有力的證據為基礎。確保可以將同行評議的科學發現不受約束地、公開透明地傳遞給各國決策者。學術期刊中的文章對于非專家人士來說,通常是不易讀和難以理解的,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傳播方式,科學協會應該為青年科學家提供更多媒體培訓,介紹如何將氣候科學簡單易懂地將給公司董事會與投資者。
掌握權利的人也需要支持科學。法國總統馬克龍此前《讓我們的地球再次偉大》的倡議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面向全球的觀眾表達對氣候科學家的支持,邀請研究者到法國去研究落實《巴黎協定》的方法。同時,為鼓勵更多人發聲,科學家們應該與政策、商界及公民社會的領袖建立聯系,推動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相關工作的實施展開。
其次,必須要加速現有的行動進度。白駒過隙,所有的國家都必須制定計劃實現100%可再生電力供能,同時也要建立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相匹配的市場機制。
第三,要鼓勵各方抱有積極的態度。雖然近期發生的一些政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進程,但世界各國一定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共同努力實現《巴黎協定》制定的目標。
G20漢堡峰會對于討論如何實現上述六點目標與如何建立一個繁榮、包容、聯動的世界經濟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在如何管理全球氣候變化風險的問題上,G20將采納金融穩定委員會下的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披露工作組有關全球金融系統如何管理氣候變化風險的建議。這需要金融機構設計,公布并實施轉型戰略,以便到2050年實現運營、價值鏈及投資的徹底去碳化。各國中央政府及金融監管機構必須迅速實施這些建議。
此外,各地方政府必須幫助中央政府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尤其是通過制定智慧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政策。C40作為城市為應對氣候變化組成的一個城市間聯合會,制定了與《巴黎協定》相一致的減排方案。其他城市也可通過加入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契約等倡議來為減排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