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集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22日8點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本集聚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要論述出發,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重點談到了應對氣候變化和碳交易問題。
2015年12月12日,里程碑式的《巴黎協定》在經過艱難博弈后終于誕生。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評價中國在推動《巴黎協定》達成上,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
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特別代表解振華:“在談判《巴黎協定》的這個過程當中,當時斗爭非常激烈,矛盾非常尖銳。應該說習主席一直走在前面,親自做工作。他要求各個國家要求同存異、相向而行,最后要做極端意見的各方的工作,然后要把最后的結果往中間靠。習主席講,(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是我們自己要做的,這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2016年9月,西子湖畔,盛會在即。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召開前夜,習近平主席親手將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國批準文書,遞交到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手中。盡管中國面臨著來自國內經濟轉型等多重挑戰,但是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上,中國承諾,令世界驚嘆。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特別代表解振華:“(習近平主席)實際上下了非常大的決心,我們還要發展,還要消除貧困,還要保護環境,還要應對氣候變化,所以在這個諸多的挑戰當中,我們能夠實現我們這些目標。實際上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的經濟增長質量跟效益能夠得到提高。”
2017年6月,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但別國的態度不影響中國的行動,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做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行動派”。決心的背后是自信,而自信來自于力量。中國正在強力推動的生態文明建設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程,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變革。
如今,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全國范圍實施,啟動實施了一批第三方治理項目;用能權、碳排放權、水權、排污權交易穩步推進;出臺了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綠色金融制度安排已經出臺,將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各種金融手段,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運用市場機制促進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日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