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7年度報告》等情況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7年10月31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7年度報告》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襲艷春】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大家對中國的氣候變化事務非常關心,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7年度報告》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負責人李高先生。
下面先請解振華先生作介紹。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介紹有關情況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 解振華】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出席《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2017年度報告》新聞發布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將于11月6-17日在德國波恩舉行,中國政府將派出由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的代表團參會。這次氣候大會將就《巴黎協定》的實施展開進一步談判,旨在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各項任務,提出規劃安排,中國代表團的談判代表們28日開始已經陸續赴波恩參加會前的各種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指出,中國在過去五年中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要求我們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實減排承諾,與各方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參加波恩會議,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貢獻。
今天發布的年度報告重點介紹了中國2016年以來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新進展和主要成就,共分七個部分,全方位展示了我國各個部門、各地方、各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及成效。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把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大機遇,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極采取強有力的政策行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彰顯了我國以實際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
中國政府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談判進程,堅定維護公約的原則和框架,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遵循締約方主導、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和協商一致的多邊談判規則,不斷加強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中國愿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不斷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我們積極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為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實物及設備援助,對其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政策規劃、人員培訓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并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
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本著對中華民族福祉和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并承擔與中國發展階段、應負責任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采取有力度的行動,為保護全球氣候環境做出積極貢獻。
下面,我和李高同志愿意回答媒體朋友們所提的問題,謝謝大家。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主持發布會
【襲艷春】感謝解振華先生的介紹,下面我們就進入答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電視臺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對這樣一個論述,我想請問一下解主任,您怎么理解的?
【解振華】十九大剛剛閉幕,我們現在也正在深入地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上所作的報告,也在以實際行動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所以我們也是正在學習、領會、貫徹的過程中。
應該說,過去的五年,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中,中國發揮了積極建設性的作用,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里講的,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國際氣候治理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的作用。我想這是對過去五年來中國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中一個客觀評價和總結,也是對未來我們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中,所要發揮作用的期望和要求,所以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
從過去情況總結來看,過去五年,我們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作為國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機遇,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動。比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節能、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積極實施生態建設,增加森林碳匯。這些行動應該說是走了一條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最后的結果是我們經濟在平穩、健康地發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一直在實施。最近這十年,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了41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確實也是做到了氣候行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實現了雙贏。國際社會一直把中國的這種做法作為一種最佳實踐加以肯定和相互交流,也作為一種最佳模式加以推廣。
在多邊進程中,中國積極地參加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特別是在《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的過程中,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像時任聯合國秘書長講的,在整個過程中,中國作出了歷史性的、基礎性的、重要的、突出的貢獻,這是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應該說,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將國內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相結合,走在了國際社會的前列。
所以,我們還是要在整個進程中發揮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作用,這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對今后參與這方面工作的要求,我們還要認真地把它做好。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我的問題是,中國是否會在今年年底按計劃在全國啟動碳交易市場,您認為讓中國全國范圍內碳交易市場生效,大約需要多長時間?謝謝。
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負責人李高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負責人 李高】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利用市場機制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重大舉措,國際國內都比較關注。同時,全國碳市場的建設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要出臺完善的規章制度,要建設可靠的交易系統,還要開展扎實的能力建設等。而且,相關制度政策還需要經過實踐檢驗。碳市場建設需要較長時期的不斷完善。
2011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在北京等七個省市組織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這個試點的工作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建立全國統一的碳市場來探索和積累經驗。近年來,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有關工作。
一是持續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省市納入交易的有多個行業,有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截至2017年9月累計配額成交量達到1.9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45億元人民幣。試點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呈現了雙降趨勢,在推動參與企業和試點地區的低碳發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試點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了一批隊伍,提升了相關的能力。同時,我們在試點的過程中取得的良好經驗,發現的一些問題,對我們做好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是積極研究國外碳市場的經驗,也吸取它的教訓。近幾年來,我們與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包括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我們也在跟蹤學習歐盟的國外碳市場的實踐,還有它的制度建設的經驗,同時對出現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也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些都作為研究的成果體現到立足國情、建立全國碳市場相關的政策設計當中。
三是持續推動、完善全國碳市場的相關制度設計。比如組織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市場監督管理辦法、企業碳排放報告管理辦法,包括《碳排放領域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等相關的配套措施、配套制度。目前,也在積極配合國務院法制辦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立法的審查工作,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另外在實踐中,根據各地方上報的企業歷史碳排放數據,研究部分行業的配額分配指南,到地方開展試算等工作,這都為我們完善制度、推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是開展碳市場相關的支撐系統建設。我們組織建設碳排放數據報告系統,目前還在推動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建設工作。
五是深入開展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幾年來,我們通過開展歷史數據核查,開展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組織開展了對7000多家重點排放企業的歷史數據核查,累計開展了四萬余人次的碳交易的相關培訓。這些工作對碳市場的建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的作用。
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我們堅持將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在碳交易系統運行過程中避免過多投機、避免出現過多的金融衍生產品。在全國碳市場建設過程中堅持穩中求進的基本要求,按照市場導向、政府服務、協同推進、廣泛參與、統一標準、公平公開的原則,分階段穩步推進。我們將在實踐當中不斷地總結碳市場建設的運行經驗,不斷地發展完善碳交易系統。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努力,應該說全國碳市場建設的工作取得積極成果,目前總體的進展情況良好。我們也有信心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標、工作計劃,完成好碳市場建設的相關工作,切實發揮碳市場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作用。謝謝。
【中新社記者】請問解主任一個問題,我們注意到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馬上將要舉行,這次大會將就如何落實《巴黎協定》進行進一步談判?請問中國對這次大會的基本立場是什么,您對會議成果有什么期待?謝謝。
【解振華】波恩氣候大會馬上就要召開了,我們希望波恩會議能夠取得國際社會預期的成果,中國代表團會為波恩大會的成功作出我們的貢獻。我們主要有幾點期望:
第一,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按照《巴黎協定》和《決定》的要求,為2018年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奠定基礎。所以我們希望在今年的會議成果當中,要能夠有一個全面反映各方訴求,平衡反映《巴黎協定》各個重點要素的可供明年談判的實施細則案文草案。有些國家主張也可以不叫案文草案,也可以叫一個比較詳細的談判大綱,我們認為這并沒有太大的區分。所以,如果有了這個草案,明年大家就可以全力以赴地就這個案文草案或者一個詳細的談判大綱來進行磋商、談判,爭取在明年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任務。說白了,就是今年應該是做加法,把各方訴求都能夠反映在談判的案文中,明年開始做減法,消除各種各樣的分歧,最后達成一個實施細則的談判成果。
第二,按照要求,2018年在締約方大會上,各個國家要開展一次促進性對話。實際上就是對各國過去乃至將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自主貢獻的目標開展交流,進行促進性的對話。所以,我們希望這次會議上通過大家的磋商和討論,能夠達成一個促進性對話的框架、原則和程序性安排,明年轉入正式對話。
我們希望促進性對話是一種對話,絕不是談判,各國應該交流應對氣候變化的最佳實踐,提出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的需求,能夠實現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最后實現發展中國家所要采取的行動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方面的支持,推動2020年之后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所以,我們希望這次對話最后的框架應該是系統性、整體性、促進性的。按照這樣一個要求來設計基本框架。
第三,現在討論2020年之后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氣候行動和可持續發展的雙贏。但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完成2020年之前各國已經做出的承諾和實施已經達成的各項決定和共識。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希望在這次會議上各國能夠就2020年之前的承諾和行動作出報告,對各國的行動進行一次檢查,來督促各國進一步兌現承諾。特別是發達國家2020年之前要率先實現減排,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金的資金技術支持,這也需要在這次會議上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通過這項工作使各個國家建立政治互信,增加履行義務兌現承諾的信心,給國際社會以更大的信心,展示多邊機制的有效性。所以我們希望這次會議取得以上三個成果。我相信,各國的共同努力將為明年的成果和2020年之后的行動奠定一個非常好的政治基礎。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關于減排的問題,“十三五”以來碳強度下降的趨勢怎么樣?還會采取哪些措施來確保完成“十三五”期間的目標?謝謝。
【李高】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也在國內積極推動低碳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這是一個約束性的指標。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十二五”期間碳強度下降了21.8%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的,這個目標是一個很有力度的目標,完成這個目標需要作出艱苦的努力。
“十三五”以來的兩年左右的時間里,我們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在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2016年碳排放強度下降了6.6%,今年前三季度又進一步下降了4%左右,目前實現“十三五”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的進展態勢比較好。
一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通過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服務業繼續“領跑”經濟增長,工業向中高端加速邁進,工業領域去產能成效顯現。“十三五”以來,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了2.3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又提高了1.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了4.6個和4.8個百分點。
二是在節能降耗方面取得新的成效,通過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加強重點領域節能,加強節能監督檢查措施,我們取得了節能降耗方面比較顯著的成績。2016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5%,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單位GDP的能耗同比又下降了3.8%。
三是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我們又取得了新的進展。近年來,我們有效控制煤炭生產和消費,促進煤電的有序發展,多措并舉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發電。
“十三五”以來,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預計下降超過3個百分點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上煤炭企業的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0.6%。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測算,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煤炭消費約28.4億噸,同比下降了2.4%,水電、核電、風電三類電源發電量同比增長21.1%。根據初步測算,前三季度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2.8%左右,繼續保持平穩的增長態勢。其中,煤炭消費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約1.1個百分點,水電、風電、核電等非化石能源消費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約1個百分點。
應該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國家的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與2005年相比,我們在GDP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煤炭占比持續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續較快上升,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的裝機還有核電的在建規模都居世界第一,碳排放強度大幅度下降,煤炭消費總量出現連續幾年下降情況,扭轉了多年以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經濟增長和碳排放脫鉤的趨勢初步顯現,實現了經濟增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贏。經過這些努力,我們有望超額完成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并且為我們實現2030年的目標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我們注意到當前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患,有些地區高耗能行業項目重新出現了增長較快的苗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節能降耗的工作,進一步強化目標約束,防止化石能源消費出現反彈,防止我們過去取得的碳排放強度下降的成果受到蠶食。為了確保實現“十三五”碳強度下降目標任務,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以下工作:
第一,強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通過更加嚴格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考核,督促地方認真完成,發揮好碳強度目標對低碳發展的指揮棒和引領作用。
第二,持續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
第三,繼續大力推動節能提高能效。
第四,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的低碳發展。
第五,進一步完善節能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形成推動低碳發展的政策合力。
第六,建立并逐步完善市場機制,發揮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穩步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
第七,更好地動員全社會參與低碳行動,圍繞“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等開展宣傳,推動節能降碳行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提高公眾的低碳發展意識,培育綠色低碳生活和消費模式。有公眾意識的提高來做支撐,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力度也會進一步增大,我們低碳發展的目標也能夠更好地實現。謝謝。
【路透社記者】中國是否認為有可能使特朗普總統改變主意,并遵守《巴黎協定》,中國可以做一些什么行動促使特朗普遵守這一協定。謝謝。
【解振華】美國是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員,中美之間過去在氣候變化進程中,曾經有很好的合作,而且我們一起推動了《巴黎協定》的達成和生效。但是,在這次新政府成立之后宣布要退出《巴黎協定》,這對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信心有一些影響。各國對美國這種態度表示失望,但是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各國都表示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落實《巴黎協定》,兌現自己的承諾,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整個進程。在這一點上,我們接觸了各個主要國家的部長和談判代表,大家的態度都非常明確。所以可以告訴大家,現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還在繼續。今年COP23會議的結果會證明,這個進程并沒有停止。
另外,《巴黎協定》所標志的全球經濟要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潮流和趨勢并沒有停止,所以今年9月份,中國和加拿大、歐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了主要國家和各談判集團代表的部長級會議。這次會議上大家態度比較明確,第一,要爭取將各國氣候行動和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結合,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相協調,實現共贏。另外,大家對整個進程還是抱有很大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看到這種潮流趨勢不可逆轉。
第二,習近平主席今年在達沃斯論壇和日內瓦聯合國總部發表了兩次演講,非常明確地講到,《巴黎協定》的達成反映了世界發展方向,成果來之不易,不能輕言放棄。無論發生什么樣的情況,中國都將落實《巴黎協定》,百分之百地兌現自己的承諾。這次十九大報告又一次重申,中國要落實減排承諾。在這一點上,應該說中國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
第三,我們非常愿意和美國在清潔能源、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節約資源、節約能源、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在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研發、技術創新等各個領域繼續開展合作。而且現在中美之間的地方政府,像省州之間、城市之間的合作一直在進行。這一點上,中方的態度非常明確。
最近,我在蒙特利爾部長級會議上和美國代表開展了交流,美國雖然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但明確表示還要繼續參加談判,我們還會在整個談判進程中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進程。我們希望美國能夠再回到《巴黎協定》的大家庭里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為我們這個地球家園作出積極貢獻。謝謝。
【解放軍報社記者】我國目前在大力推進國防動員應急應戰一體化的建設,也非常重視在防災減災領域的工作,請問目前我國在防災減災機制體制改革有何新進展?在指導救災應急工作方面有什么成效?謝謝。
【解振華】適應氣候變化與減災、防災、救災方面有著直接的聯系。氣候變化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威脅越來越緊迫。發展中國家是氣候變化最直接的受害者,與減緩相比更重視適應。所謂適應,一是要提高預警預報能力,二是要提高減災防災能力,三是要提高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和能力,能夠盡可能減少由于極端氣候對人類所帶來的危害和影響。今年的氣候災害,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受到的危害和損失都非常大。美國國內現在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感到哪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對中國來說,氣候變暖帶來的極端氣候威脅也非常大。所以,我們在農業、水利、林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要提高預警預報能力和減災防災水平,做好預案。
中國重視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我們正在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把取得的能力和經驗與發展中國家共享,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適應能力,特別是預警預報、防災減災的能力。
【路透社記者】您剛才提到對即將舉行波恩第23次締約方大會的期望和期待。昨天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一份報告稱,現在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已經達到了80萬年的最高值,專家聲稱,在《巴黎協定》當中所達成的目標是不夠的,請問中國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根據報告所發布的數據,中國是否會考慮在波恩會議上提出更加嚴格的目標?謝謝。
【解振華】《巴黎協定》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是溫升要控制在2度以內,努力爭取實現1.5度目標。實際上據IPCC的報告稱,溫升已達1.2度,距離1.5度甚至2度已經很接近了。所以,應對氣候變化越來越緊迫,需要各個國家切實采取行動,這也是今年COP23會議的重要內容。所以各方要展示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決心和政治意愿,讓實施細則盡快達成來指導各國行動。
各國要切切實實采取行動,談2020年之后,首先要把2020年之前的事情做好,證明我們是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所以,要把2020年之前的行動真正兌現并進一步加大力度,同時設計好2020年之后的行動安排和制度安排。我們將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中國方案。現在談判當中有很多分歧,在處理這些分歧過程中,中國提出“搭橋方案”,是希望各種比較對立的立場能夠相向而行,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中國提出“搭橋方案”,也是為了促成盡快達成實施細則。
我總結一下,一是我們希望各國要兌現2020年之前的承諾和采取切實行動,真正為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作出各自貢獻。二是要設計好2020年之后制度安排,大家一起努力,為共同保護地球家園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和貢獻。所以,這是我們對今年會議的預期,也是要努力的方向。謝謝。
【襲艷春】再次感謝解振華先生、李高先生,也謝謝大家,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