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的能源需求還會合理增長,但我們絕不能重復發達國家傳統的發展道路,也不應靠無約束的排放溫室氣體來實現經濟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氣候變化綠皮書的主編王偉光近日在《2010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環境承載能力有限
王偉光在會上表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快發展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實現低碳綠色增長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潮流。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是有著13億人口和1.5億貧困人口的大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遠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環境承載能力十分有限;當前又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歷史階段,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的多重挑戰。”他說,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中國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發展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雙贏的內在要求。
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王偉光介紹,去年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之前,中國政府提出了自主減排行動目標,即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儲蓄量增加13億立方米?!斑@些行動目標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既是中國政府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發展綠色經濟、實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他說。
“盡管面臨巨大壓力和特殊困難,但中國政府必將以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盡最大努力實現已經提出的各項目標?!蓖鮽ス庹f,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合理引導消費行為
王偉光指出,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此外,他介紹,當前各地都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如單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強度和再生能源比重,以及森林固碳都將納入“十二五”規劃當中,有些是約束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