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國際氣候談判和國內經濟轉型的壓力,中國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中國政府代表團高級顧問、國務院參事劉燕華12月4日在坎昆介紹說,打破技術瓶頸、產業升級換代、調整經濟結構是迫在眉睫的事。
劉燕華引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一份報告說,中國要實現低碳經濟的目標,至少需要60多種骨干技術支持。但其中的42種核心技術,中國還沒有掌握。
曾任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的劉燕華認為,中國不能循序漸進、不能按照傳統的辦法去追趕發達國家,必須要用新思路、新方法解決問題;中國人想做的事,就能做成。但他沒有介紹新思路、新辦法具體是指什么。
4日,他還用比喻的手法,強調了發達國家在碳排放問題上應負的歷史責任和人均碳排放的原則。
劉燕華說,上天給地球上的每個人分了100個餅。有的人先吃了這些餅,長的比較壯實、也富裕了;有的人吃餅比較晚,甚至還沒吃,現在還比較弱小、貧困。富人的餅快吃完了,但窮人手中還有;富人要跟窮人重新分配剩余的餅。甚至還有富人認為,反正窮人也沒法看護自己的餅,“我們就放開吃吧”。
能源消費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舉足輕重。在接受采訪時,劉燕華表示,包括發達國家在內,大多數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是根據能源消費量以及能源消費結構估算出來的。測算排放量時,存在一定技術難題,很多是估算、不是實測。如果測算模型選擇不恰當,排放量就容易被高估;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測算模型,就容易失去國際話語權。
對中國的排放清單問題,中國政府代表團高級顧問、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在坎昆表示,中國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數據是經得起國際分析和咨詢的,報告本身具有國際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