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7月正式成立至2010年12月底,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已募資9680萬元人民幣;與國家林業局合作,資助9個省(市)開展了全國碳匯造林試點,造林面積達到12萬畝。這是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在1月18日召開的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媒體見面會上了解到的情況。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成立半年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募集公益資金9680萬元,其中企業和社會團體捐資9535萬元,個人捐款145萬元;已成立5個專項基金,即浙江碳匯基金、溫州碳匯基金、山西碳匯基金、北京碳匯基金、大興安嶺碳匯基金。基金會部署了陜西延安、江西井岡山、內蒙古多倫、云南騰沖等15個全國首批個人捐資碳匯造林基地,為公眾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實踐低碳生活創造了條件。這些工作將對中國碳匯林業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起到積極的作用。
原林業部副部長、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理事長劉于鶴,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有緒出席媒體見面會,捐資企業、個人代表及國內外媒體記者參加了會議。
劉于鶴說,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是中國首家以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成立后,圍繞宗旨,積極探索,開拓創新,開展了一系列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應對氣候變化公益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的核心業務——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類的公益事業,意義重大,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參與這項偉大的事業,為減緩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多的努力。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也將一如既往地幫助企業和個人實踐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
據介紹,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已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中國國情且與國際規則接軌的包括碳匯生產、計量、監測、核證、注冊的標準體系,其組織實施的碳匯造林項目達到了“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國際要求,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碳匯林。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碳匯林業的發展;先后在10多個省(區)實施碳匯造林及森林經營,面積超過100萬畝,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暖、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等諸多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實施了2010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天津會議、第三屆中國生態文明與綠色競爭力國際論壇、2011年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等會議“碳中和”的碳匯造林,兌現了中國政府的國際承諾,受到聯合國、國際社會、社會公眾和媒體的廣泛好評;成功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坎昆會議,為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走上國際舞臺開了一個好頭;啟動給林改后農民發放“碳匯證”試點,探索在森林經營周期較長的情況下,幫助農民可持續經營森林以提高森林質量、增加森林碳匯,進而增加農民收入的路子。通過實現碳匯的生態服務價值獲得一定的收益,以促進林改成果的鞏固,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會上,劉于鶴宣布成立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碳匯研究院。這是全國首家民間形式的碳匯專門研究機構,由曾任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有緒領銜。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云宣布成立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志愿者工作委員會,并發布了中國首個經注冊的碳補償標識(車貼)和推出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第一批春節卡、情人節、生日卡等系列“碳匯公益禮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