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我國能源行業經過不懈努力,在各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實現巨大飛躍,為“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和參與未來世界競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能源繼續發力,結構調整日趨合理
“十一五”期間,傳統能源行業在已有的基礎上穩中有升,發展迅速。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十一五”期間原煤產量以6%—7%的平均增速增長,僅2010年全國原煤產量已達約32億噸,比2005年增長1.5倍;2010年發電裝機容量突破9.5億千瓦,5年間擴建了4億多千瓦,是過去50年裝機容量的總和;同時,“十一五”期間石油、天然氣產量穩定在1.8—1.9億噸之間,國內煉油能力突破5億噸。
“十一五”期間,中國重點建設了蒙東、神東、陜北等13個大型煤炭基地,其2010年的煤炭總產量達到28億噸,約占全國煤炭產量的87.5%。2010年,全國原煤產量約32億噸,是2005年的1.5倍,占世界煤炭總產量的45%,我國原煤產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間,我國新發現油田63個。石油原油產量穩定在1.9億噸左右,居世界第五,其中海上原油年產量超過4000萬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5億噸/年,千萬噸級煉廠達到18座。全國原油和成品油干線管網初步形成,管道總長度達到3.7萬公里,比“十五”末增長85%。到2008年年底,國家石油儲備一期項目4個基地全部建成,實現滿儲總容量1640萬立方米。
201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預計達940億立方米,消費量1200億立方米,分別是2005年的1.9倍和2.6倍。天然氣管道總長度達到4萬公里。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取得積極進展,煤層氣抽采利用量超過32億立方米,頁巖氣試驗探采工程啟動。
“十一五”期間,新增電力裝機超過4.3億千瓦,全國總裝機達到9.5億千瓦。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達到43萬公里,變電容量19.6億千伏安,分別是“十五”末的1.7倍和2.4倍,電網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
在規模不斷取得壯大的同時,我國能源結構經過5年調整,日趨合理。2005年提出的“十一五”關停500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的任務,經過不懈努力,截至2010年11月累計關停小火電7210萬千瓦,提前超額完成任務。全國在役火電機組中,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比重由2005年不到一半,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每千瓦時供電煤耗從370克下降到340克。
山西、內蒙古和寧夏等煤炭大省積極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整頓關閉各類小煤礦,煤炭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5年間,全國累計關閉小煤礦9000處,淘汰落后產能4.5億噸/年。全國千萬噸級以上煤炭企業集團達到50家,產量17.3億噸,占全國的58%以上。
新興能源起步迅猛,產業層次不斷提升
除傳統能源,“十一五”期間,我國在新興能源領域規模不斷擴大,核電等重要領域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在未來能源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
“十一五”期間,我國水電建設新增機組接近我國有水電以來前95年的總和。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龍灘、景洪、構皮灘、拉西瓦等大型水電站先后建成,累計投產9000萬千瓦。三峽左右兩岸26臺機組、1820萬千瓦全部并網發電,累計發電量達到4500億千瓦時。
我國核電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2005年以來,國家先后核準了13個核電項目,共34臺機組、3702萬千瓦。目前,在建機組28臺、3097萬千瓦,在建規模占全球的40%以上。設備技術與運行穩定性均處世界領先水平。
風電產業迅猛發展。全國風電吊裝容量累計達到3100萬千瓦,連續5年翻番增長。從2005年開始,中國的風電總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2010年,中國風電總裝機比上年增長約62%,位列世界第一。24個省市建設了風電場,河北、內蒙古、甘肅等地的國家級風電基地進入快速成長期。2010年有4家中國企業進入了世界風電裝備制造業10強。
太陽能產業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光伏第一產能大國。產品占據世界主要市場的主要份額。2010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60萬千瓦,主要企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年產量達到800萬千瓦。行業建立起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逐步邁向高端研發。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有序啟動,2009年敦煌1萬千瓦光伏電站項目實施招標,現已建成,全部并網發電。2010年又在西部六省區組織了28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招標,帶動了一批光伏電站項目建設。
裝備制造實現自主,海外構建友好生態
在代表一國工業水平的裝備制造方面,我國能源行業在“十一五”期間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大型能源裝備制造領域,我國已經基本具備自主化能力。待改進型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核電控制系統、鋯管、蒸發器U型管、應急電源、核級閥門等一大批核電關鍵設備實現了國產化。三代核電超大型鍛件、蒸發器、主管道、安全殼等關鍵設備能夠自主制造。百萬千瓦超超臨界、大型空冷和循環流化床等火電機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兆瓦風電機組形成批量生產能力,5兆瓦風電機組已經下線。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交流輸電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率分別達到90%和67%;國產600萬噸成套采煤裝備投入使用,1000萬噸綜采裝備開始試用。
在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我國積極參與世界能源事務,不斷拓展海外市場,構建起友好有利的能源生態,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5年間,我國參與的國際能源合作機制達到60多個,各類大型國際能源會議活動30余場次。
境外能源的投資并購與勘探開發取得重大收獲。石油領域與4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31個油氣勘探開發、管道、煉化和技術服務合同。中俄原油管道項目順利建成,中亞天然氣管道單線于2009年底貫通。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已建成投運,二期正在建設之中。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境外段同時開工。初步建成非洲、中亞—俄羅斯、南美洲、中東和亞太5個海外油氣合作區;與俄羅斯、蒙古、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等國展開煤炭資源合作;風電、光伏等電力設備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中石油、中石化、神華、兗礦以及英利、尚德、龍源等新能源民企,已經成為世界能源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