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充分的證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速會出現大幅度趨緩的現象,預計“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年均增速仍高達9.7%?!?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鳴教授在《“十二五”能源和碳排放預測與展望》發布會上這樣表示。
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特征明顯的“十二五”時期,認識我國的能源和碳排放狀態,將有助于我們更加從容地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好地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北理工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所發布的《“十二五”能源和碳排放預測與展望》,為我們提供了這一途徑。
擴張:能源規模繼續增長
受經濟增速仍然高位運行影響,“十二五”時期,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規模將繼續擴張。根據《“十二五”能源和碳排放預測與展望》的描述,“預計到2015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36.3億噸標準煤,一次能源消費總量43.1億噸標準煤,全社會發電量5.5萬億千瓦時,3個指標值均位居世界第一?!?/FONT>
2015年,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也將達到3.15噸標準煤,人均用電量達到4000千瓦時,兩個人均指標也超過世界人均水平。
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長距離的煤炭、油氣、電力調運能力顯著增強,城市乃至縣城燃氣供應網絡基本覆蓋,沿海LNG接納能力大幅增長。“十二五”時期能源重心繼續西移,新疆、陜西、內蒙古等地區在全國能源供應中的地位繼續增強。
能源凈進口持續增長,對外依存度也將進一步提高。2015年,我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將超過15%,凈進口煤炭約2.4億噸,石油3.0億噸,天然氣950億立方米,成為世界第一大煤炭凈進口國和第二大石油凈進口國,第四或第五大天然氣凈進口國。
“得益于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和進口來源的分散化,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會降低,而是進一步增強?!蔽阂圾Q表示。
轉變:能源結構更加低碳
“十二五”時期,我國能源結構呈現出清潔低碳化趨勢,按照發電煤耗法折算,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十二五”末將超過11%。
“2015年我國煤炭產量達到36.4億噸,原油2.09億噸,天然氣1960億立方米(含非常規天然氣),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一次電力達到1.43萬億千瓦時;煤炭消費量達到38.5億噸,原油4.89億噸,天然氣2880億立方米,一次電力1.43萬億千瓦時,年均消費增速分別為3.9%,3.8%,21.7%和11.7%,”《“十二五”能源和碳排放預測與展望》作出如上預測。
盡管天然氣、一次電力等低碳或近零碳能源增長較快,但因其所占比重仍然較低,2015年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將進一步增長,達到91.8億噸,其中源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比重分別為81.0%、13.2%和5.8%。
而“十二五”時期單位GDP碳排放量累計將下降20.7%,年均下降4.5%。按照2010年的碳排放強度計算,2015年少排放了二氧化碳 24億噸。北理工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廖華博士稱:“盡管2005到2015年,單位GDP碳排放累計下降32.8%,實現了2020年碳減排目標的67%至78%,但由于碳減排潛力下降和減速趨緩,要在2015年至2020年完成減排任務,仍然要繼續付出巨大努力。”
啟示:高度重視上下同心
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是我國能源發展中的一個鮮明轉折期,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這種轉折為“十二五”期間的能源發展打下基礎,也為新時期的能源變革帶來啟示。
能源需求增速轉折。我國首次確立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節能目標,“十一五”期間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速約6.7%,比“十五”下降3.4個百分點,實現增速轉折。
能源生產重心西移。內蒙古超過山西成為第一產煤大省區,陜西躍居第三產煤大省,因長慶油田躍升為全國第二大油氣田,陜西省原油產量在全國比重中也增長較快。
能源安全范疇延伸。石油對外依存、天然氣凈進口量不斷提高,煤炭凈出口大國轉變為凈進口大國。能源安全從石油和電網擴展到天然氣、煤炭和鈾資源等領域。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劇增。風電裝機容量“十一五”幾乎從零起步連續多年翻番至4183萬千瓦,現已位居世界首位,提前10年完成2020年發展規劃。
碳減排量化目標首次提出。于2007年世界環境日前夕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提出2020年單位GDP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行動目標。
“十一五”期間的能源發展是在挑戰中取得了輝煌成就,這得益于國家對能源問題的高度重視。針對剛剛開局的“十二五”,我國在能源發展方面又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今后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對此,魏一鳴教授建議,“未來我國政府仍要高度重視能源問題,在實現單位GDP能耗快速下降和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方面做好權衡,把改善能效作為應對能源安全問題和解決能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