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民盟中央獲悉,該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提交了《關于推動低碳城市建設的提案》。
民盟中央認為,2009年12月,我國政府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宣布了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溫室氣體中期減排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將正式步入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時代。2010年國家發改委在廣東等五省和天津等八市啟動了低碳試點工作,規定了編制低碳發展規劃、制定支持低碳綠色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具體任務。
城市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消耗著全球絕大多數的能源,是溫室氣體排放最主要的區域。但是,我國的低碳城市建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一,我國城市低碳實踐具有零散性和嘗試性,尚未形成系統的低碳經濟發展框架。其二,對低碳城市的內涵、建設路徑及可能遇到的困難沒有準確和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將低碳城市建設簡單等同于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內容,僅停留在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層面,缺乏系統性的安排。其三,城市決策者對“碳減排”背后的氣候變化及能源安全的相關背景了解不夠,缺乏對發展低碳城市和低碳經濟的準確把握,出現“趕時髦”甚至是為完成指標而拉閘限電的現象。
民盟中央建議:
1.在城市規劃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合理考慮并提升低碳化指標因素。對城市建設的原有目標作出調整,在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經濟穩定發展的大前提下,探索中國現階段城市化高速發展與低碳化目標的協調與契合。抓緊研究和創新規劃思路與編制技術,從城市整體的形態構成、土地利用模式、綜合交通體系模式、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固碳措施等幾個方面來考慮,構建低碳城市系統。比如:運用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電信電纜的“流動空間”,構建“新型巨大城市”;設計多中心的大都市空間結構,構建“緊湊型城市”;利用新興產業和現代社會組織手段定位與劃分城市功能性區域,避免重復的城市空間功能分區設置。
2.建立節能低碳型建筑體系。第一,將高反射率、隔熱效果好、環保型的建筑表面材料納入建筑規范和推薦產品名錄。采用高反射率的地表材料是減輕城市熱島效應直接而又廉價的方法,結合樹木種植,可有效地降低市區溫度,減少能量消耗,降低煙霧形成,提高城市空氣質量。第二,以財政資助手段,加快建筑屋頂遮蔭降溫改造,以減少空調使用量。鼓勵以小區為單位,統一規劃施工,在屋頂及墻體加蓋鋪裝材料或濾光遮陽的“雙層表皮”來降低建筑物溫度。第三,提高玻璃幕墻保溫隔熱標準,限制其面積比例,加快制定和完善建筑玻璃幕墻使用有關規定。
3.完善工業領域節能減排措施。第一,出臺配套政策,降低節能技改項目申請門檻,減少節能技改資金申請手續的繁復性,鼓勵更多企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第二,降低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項目的申請門檻,以節約能量作為享受財政補貼的參考指標,調動企業減排積極性。
4.推動服務業低碳發展。第一,實行建筑能效等級認定制度,并以財政補貼手段,支持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和使用。第二,大力推廣賓館飯店、大型商廈、體育場館等工程建設中的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
5.推動移動源、分散源的節能減排。第一,對空調、冰箱等常用電器及終端用能產品實施嚴格的節能減排準入標準,結合退稅、補貼等經濟手段鼓勵低碳產品消費。第二,依托網絡技術的創新,創新工作方式,鼓勵視頻會議、雇員家庭辦公,減少日常工作差旅和員工上下班的交通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