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環境資源問題也相對突出。“十二五”期間加快實現經濟轉型,采用低碳技術,進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等,應當成為產業轉型的主要方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說,從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可以看到,我們寧愿降低增長速度也要發展綠色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與“十一五”規劃比較,“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增設了4個約束性指標,其中有2個為節能減排指標,分別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還對3個約束性指標進行了細化,其中有2個關乎生態環境,分別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中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森林覆蓋率指標中增加了森林蓄積量。“節能減排的指標更加多元,更加嚴格,必將有力推動中國實現綠色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說。
讓綠色觀念深入人心
“十一五”時期,生態建設和節能減排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進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說,“‘十一五’時期,我們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作為約束性指標,這是一個非常有先見的舉措。經過努力完成了19.1%,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工業能源消費的比重下降,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煤炭的比重不斷下降,石油消費增長迅猛,天然氣和外來電等清潔能源的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由于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低耗能的第三產業所占比例不斷增加。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說,“節能減排涉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節能意識的增強,節能方法的推廣,如空調溫度的設置、綠色出行、減少使用塑料袋等,這些生活中的細節都能給我們帶來巨大效益,要通過觀念的轉變來推進節能減排。”
一些民營企業已經開始自覺地發展綠色經濟。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說,“民營企業在調結構中要帶頭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我認為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環保、節能減排、循環利用、資源節約,就是要融入高科技,實現可持續發展。”
用低碳技術贏得未來
在發展綠色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以低碳技術為代表的各種環境友好型新興產業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很多企業從科技進步中獲得了既提高生產率又減少污染排放的綜合效益,更加重視開發低碳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說,“天津北疆電廠已被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這個電廠最大的優勢就是單位發電量煤耗很低,并且可以將余熱用于海水淡化,濃鹽水給鹽場,固體廢物基本上實現零排放。目前,這些技術已經被推廣到天津的其他工業區。”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常務副院長陳英旭認為,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建設步伐應當加快。如何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以及廢棄物的能源化,應是“十二五”時期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建設多贏的“兩型”社會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可以讓我們每個人都受益,同樣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代表委員們認為,應進一步構建促進低碳技術廣泛應用的政策環境和綠色經濟繁榮發展的人文環境。
“十一五”時期,中央財政安排專項經費實施科技節能減排工程,推廣了一批重大節能減排技術,攻克了一批重點行業、重要區域急需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十二五”時期,我國將繼續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這也是推動低碳技術應用的重要時期。但是,目前我國還存在著低碳技術應用推廣不足等問題,這與相關政策法規的不夠完善有關。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說,“推進節能減排能給企業帶來多方面益處,既保護環境又節約資源、降低成本,還能得到政府的補貼獎勵,這方面我們已經嘗到了甜頭,希望政府在鼓勵企業節能減排方面能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趙林中代表還建議,通過探索制訂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等政策,引導公眾綠色消費意識的提升;進一步完善能源政策;進一步完善推廣排污權交易制度;規范有關行業協會管理,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體系,使企業積極推行自愿協議式環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