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國家環境保護部環評司巡視員牟廣豐在環保NGO綠家園組織的記者沙龍上稱,“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面臨更大環保壓力。
牟廣豐表示,這些壓力來自于多重因素,比如中國現在所處的城市化進程階段、能源結構問題、產業結構布局問題以及國際政治環境所發生的變化等等。
牟廣豐說,中國仍然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這樣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國內對資源、能源的需求將居高不下。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時間內不會改變,目前已占到75%甚至多,這直接關系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問題。
同時,中國工業結構在眼下的階段仍然以基礎原材料、能源重工行業為主,鋼鐵、建材等高耗能產品仍然有極大市場空間,而一些地區產業布局已經超出該地區環境容量,這些都給“十二五”期間如何做好環保工作帶來挑戰。
牟廣豐特別提到,“十二五”期間的環保壓力還來自于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他介紹,20世紀后期的國際會議上,中國被外方指責的污染問題主要是空氣中的粉煤灰和二氧化硫燃燒、臭氧等低層次污染問題,當時面對指責,中國可以強調自己的發展中國家性質,人均排放少,同時團結第三世界國家,得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但是最近幾年,情況發生變化。首先,中國低層次污染問題在緩解,但由全球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排放提到了議事日程。200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口占世界1/5,但二氧化碳排放占到世界總量的1/4,因此繼續打人均排放牌也會有一些難度。
“所以說,現在節能減排的任務跟十一五期間或者是上個世紀90年代相比,是更加艱巨了。”牟廣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