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處處長董秀芬6月9日表示,正在制定的十二五新能源專項規劃確定,2015年中國太陽能發電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
董秀芬是在該局與亞洲開發銀行聯合舉辦的太陽能發電規模化發展研討會上做上述表示的。但董秀芬強調,該規劃尚未公布,最終數字應以公布為準。
此前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確定,中國到2015年將形成500萬千瓦的并網太陽能發電能力。
董秀芬透露,目前的規劃版本,這1000萬千瓦將大致由三部分構成:大約650萬千瓦的大型太陽能電站,十二五期間在青海、新疆、甘肅等省區啟動太陽能發電基地,在內蒙古、寧夏、山西、西藏等推動重點大型發電項目;大約300萬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以中東部用能集中地區為主,按照用電量指標安排項目;此外,還有大約50萬千瓦左右的離網太陽能系統,主要在邊遠缺電地區應用。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同日在該研討會上表示,預計5-10年內太陽能將成為經濟上可承受的能源,并鼓勵中國的太陽能企業更多關注正在崛起的亞洲光伏市場。
梁志鵬指出,全球的太陽能發電市場已經到關鍵時期,去年全球新增太陽能光伏1000萬千瓦,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太陽能發電能源系統的經濟性正在顯著提高,光伏發電的成本比三年前降低了一半,“可以預見,今后5-10年,或者不需要太長時間,太陽能將成為經濟上可承受的能源。”
梁志鵬透露,不考慮土地成本,中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降到1元每度以內。但總體上看,太陽能在全國的能源消費構成中依然微乎其微,必須通過技術進步,規模發展不斷降低成本,提高太陽能系統的經濟性。
梁志鵬說:“如果太陽能能源系統的價格能夠降低到0.8元/度,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將可以取得大規模發展。”屆時太陽能發電將可媲美風電。
梁志鵬同時表示,中國的太陽能企業應更關注亞洲市場。他透露,包括印度、泰國等在內多個亞洲國家都制定了積極的推動太陽能的行動計劃,將極大拓展亞洲的太陽能應用市場。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國,年產量超過全球產量的50%。但中國的太陽能產品高度依賴海外市場,年產量的95%用于出口;其中絕大部分出口到歐洲,歐洲光伏政策的變動對國內光伏企業的影響較大。
梁志鵬同時呼吁,亞洲國家質檢要做好區域政策協同。他說,一個國家縱有再好的政策,提供的市場仍然有限。如果各國都能出臺大致方向相同,規模適度的政策,將可以形成總量相當可觀的太陽能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