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超導公司宣布正在針對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一系列法律行動,其中包括該公司已就盜竊知識產權和合同違約向華銳風電提起訴訟。美國超導認為,華銳風電非法獲得并使用其知識產權,用以升級1.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以滿足擬定中的中國電網標準,并允許其使用其它潛在的制造商生產的核心電氣部件。
今年3月底,由于華銳風電拒絕接收美國超導的供貨,這兩家之前有過良好合作的企業的戰略伙伴關系開始出現裂痕。此后雙方又經過了多輪談判,但是均未就相關糾紛達成和解,由于華銳風電是美國超導最大的客戶,這一糾紛直接導致了美國超導經營狀況出現了惡化,顯然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超導對華銳風電采取法律行動,報復性意味非常明顯。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美國超導起訴華銳風電盜竊其知識產權,實際上反映出國內外風電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產權之爭已經漸漸成為企業間一種常規競爭手段,為此國內企業要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戰略。國內許多風電企業都是走的“先從國外購買設計圖紙和引進專利技術,然后再加以消化吸收,最后再自主創新”的路子,可以說許多國內風電企業與國外競爭對手之間在知識產權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為國外企業利用知識產權狙擊國內風電企業提供了條件。
伴隨著中國風電產業的高速發展,國內風電企業也逐漸成長起來,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產能規模的不斷擴大,促使國內風電企業必須強力參與國際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風電企業必須改變先前堅持的一些競爭策略。一方面,風電企業要提高關鍵零部件的自產率,擺脫國外零部件供應商對其發展紅利的不斷侵蝕。國內風電企業經營業績的不斷提升,只有建立在關鍵零部件自產率較高的基礎上,才能讓其獲得與其業績增長相匹配的利潤。
另外,國內風電企業應該快速梳理自身知識產權體系,堵住可能產生知識產權糾紛的缺口。國內風電企業的專利技術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即自身獨立研發、與外企合作研發、授權使用國外技術和設計圖紙,在國內風電企業與國外同行競爭不明顯時,這三種專利技術的來源并無太大差別,但是一旦雙方的競爭比較激烈,或者合作關系破裂后,后兩種技術來源將成為專利糾紛的高發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