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中國民間氣候變化行動網絡的代表與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領導,就氣候變化立法建議進行了交流,會上幾位代表分別從能效/碳市場、可再生能源、適應氣候變化、森林碳匯、教育與公眾參與等方面闡述了各自對氣候變化立法工作的建議。在聽取NGO代表的匯報后,氣候司綜合處馬愛民處長做了反饋,表示大家的介紹對政府立法起草工作有很多啟發,但同時也指出許多框架性的內容還需進一步研究和細化,如怎樣處理氣候法與其他已有法律的關系、如何將大家提到的內容形成制度并最終落實到法律文本中等等。同時他還介紹了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是明確立法草案的框架,并表示將繼續開展相關的研討和交流,希望NGO能進一步參與進來。氣候司副巡視員孫楨表示很高興與NGO合作,十分愿意把立法過程做的公開透明。
此外,孫楨還介紹了氣候司其他方面的工作進展,如國家氣候變化規劃和國家適應戰略的制定、五省八市的試點情況、能耗方案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案、以及指導地方氣候變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但孫楨同時也指出NGO的立法建議中沒有涉及到如對GHG、CCS等問題的法律屬性的界定,希望日后進一步討論和交流。氣候司綜合處李麗艷副處長、田丹宇參加了交流會。
前排從左至右:氣候司綜合處副處長李麗艷、處長馬愛民、氣候司副巡視員孫楨、中國民促會中國民間氣候變化行動網絡協調員畢欣欣、綠色和平東亞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李雁。
后排從左至右:綠色和平東亞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昂、氣候司綜合處田丹宇、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林明徹、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氣候變化項目主任楊方義、清華大學CDM研發中心博士后賴鈺麟、樂施會經濟公正項目官員侯愛軍、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氣候變化項目官員徐嘉憶、美國環保協會項目經理王淏、中國民促會國際顧問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