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交通擁堵正成為越來越多大都市的“城市病”,而倡導低碳發展方式,是解決“城市病”的最佳藥方。11月6日,在第二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即將在南昌召開之際,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目前,美國、英國、奧地利多個發達國家,在南昌試點低碳城市建設項目,通過創新試點工程,使南昌成為全球低碳發展的標桿城市,提供發展中城市打造低碳城市的“中國經驗”。
氣候變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據南昌航空大學江西區域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調查,即便在南昌這樣一個碳排放量并不很大的發展中城市,近十年來,空氣濕度已越來越低,暖冬現象越來越明顯,贛江水域水位越來越低,發展低碳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必然。
南昌在發展過程中,努力避免走“城市病”嚴重的發展老路,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發展的新模式。自2009年第一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在昌召開后,南昌通過廣泛開展國際合作,邁出了開創“低碳經濟”新紀元的有力步伐。
根據南昌的發展現狀,目前,美國、英國、奧地利多個發達國家,選擇在南昌試點,尋找破解“城市病”的“中西藥方”,提供系統打造低碳城市的發展規劃。2009年,根據中英兩國政府氣候變化合作協議,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將英國戰略方案基金“低碳城市試點項目”放在南昌市實施,南昌也是截至目前該項目的惟一試點城市。隨后,南昌市又入選美國能源基金會支持的“低碳城市試點項目”,并成為入選該項目的惟一省會城市試點。今年奧地利又與南昌合作,為建設低碳城市提供技術支持。專家認為,通過中英、中美、中奧合作項目,一方面可以為中國低碳城市發展,尤其是經濟總體水平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的中西部地區提供一個全面協調經濟、能源、環境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也是為困擾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框架。
去年,南昌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被列為發展低碳經濟試點的省會城市。目前,南昌制定了低碳發展總體規劃,通過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構建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提高低碳能源比重,大力推廣滿足環境保護和水資源保護要求的地源熱泵技術,廣泛使用天然氣使用,推進建筑節能,發展低碳交通,全面倡導低碳生活,建立低碳技術支撐體系。為破解交通擁堵難題,南昌已被確定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并擬打造四大低碳示范區域,建設并網光伏電站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十城千輛”工程、“十城萬盞”工程、城市現代交通體系建設工程、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節能照明燈推廣工程和天然氣管網建設工程等八項低碳示范工程。
長期研究南昌低碳發展的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謝奉軍表示:“通過低碳城市建設,南昌將在三個方面提供‘中國經驗’:一是通過加快發展方式,如何實現一個人口大市質的提升;二是通過加快結構調整,如何實現一個發展中城市的追趕之夢;三是通過加快融入世界潮流,如何實現一個內陸城市更大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