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我國將開展低碳發展的試驗試點,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加快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標,這也是我國第一次把溫室氣體排放指標納入五年規劃。
9日通過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就是要落實這個目標,明確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年底即將召開,這個時候公布這一方案,表明了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積極行動。
《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措施,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介紹:
蘇偉:包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逐步完善健全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同時全面開展低碳發展的試驗試點。
我國已經在5省8市開展了低碳城市試點,蘇偉介紹,未來低碳發展的試驗試點范圍還要擴大。
蘇偉:《工作方案》里面非常明確,就是要全面開展低碳試點示范。除了地區的概念之外,還要擴大到其他層面,包括:低碳園區試點,低碳商業、低碳社區的試點,包括低碳技術、控制非能源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示范工程。
《工作方案》分解了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任務,明確了各地區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標。未來還將把指標分解到企業。引導消費者消費擁有低碳標識或認證的產品。
蘇偉:先從建立自愿減排碳交易入手,同時也要確定一些地方開展碳交易的試點。結合不同地區不同的情況,探討利用市場手段實現節能減碳的目標。同時要逐步建立低碳排放的標準,低碳產品的標識認證制度。
溫室氣體排放測量的準確性,是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和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下降的基礎。蘇偉說,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必須先行。
蘇偉:所謂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就是要建立統一的標準。當然我們也認識到,雖然能源消費方面有一些統計的基礎,但是可能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統計指標和科目,才能核算出溫室氣體排放總體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