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大同正在謀劃綠色轉型。“我們希望用十年的時間,將大同建設成一座新能源城市。”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新能源高峰論壇”上,大同市發改委主任馬安全對本報記者表示。
馬安全表示,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大同在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希望到2015年非煤產業能夠占到國民經濟的60%左右,在能源結構中新能源產業能夠占到1/4。
2015年非煤炭產業占國民經濟為60%左右
記者:在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對大同有什么新定位?
馬安全:“十二五”期間,大同按照“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的戰略要求,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進一步推進資源產業循環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把大同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綠色低碳新能源基地、打造成現代制造業基地、打造成國際旅游終極目的地。
記者:目前,大同市的主要產業是煤炭,煤炭產業與非煤炭產業的比重為多少?“十二五”期間這一結構計劃做怎樣的調整?
馬安全:大同市是國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建國以來累計貢獻優質動力煤26億噸,目前年產煤1億噸。根據大同現在煤炭儲量,按照目前的開發節奏,至少還可以開發200年。但我們的危機感很強,必須考慮資源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到2010年年底,煤炭產業與非煤炭產業這兩類產占國民經濟的比例為64:36。我們希望到2015年,這一比例能夠倒過來,非煤產業能夠占到大頭,達到60%左右。
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將占1/4
記者:為了實現非煤產業達到60%的目標,大同計劃重點發展哪些重點產業?其中新能源產業將占多大比重?
馬安全:大同是一個老的工業城市,工業基礎很好,尤其是裝備制造。舉例來說,大同每年向東部運煤將近4億噸,運煤的火車頭是哪里制造呢?是大同機車廠產的,和阿爾斯通合作,其裝備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同時,大同也將積極推進黑色能源向綠色能源轉型,規劃發展新能源產業,我們希望到2015年新能源產業在能源結構中占到1/4。
記者:作為一個傳統的煤炭城市,大同在發展新能源方面有哪些優勢?
馬安全:首先是傳統能源優勢。大同煤炭以低灰、低硫、高發熱量著稱于世,是優質多用途煤,素有“工業精粉”之稱,同時大同火電裝機700萬千瓦,豐富的能源資源為大同新能源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
其次是,風光資源優勢。大同市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冬春季風大,年平均風速在7米/秒左右。非常適宜建設大型風電場,可規劃建設650萬千瓦風電。
根據中國氣象局太陽能風能資源評估中心按年太陽能總輻射量分布顯示,大同市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近20年年均總輻射量約5882mj/㎡·y,年均日照時數2800小時。發展太陽能發電具備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土地資源,可規劃建設6吉瓦太陽能光伏電站。
再者,發展的階段性優勢。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大同市發展目前呈現出21繁榮性的階段特征,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持續投入效應不斷釋放,將在新能源建設領域出現突破性進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占據新的發展先機。
記者:在“十二五”期間,大同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設置了哪些目標?
馬安全:大同市新能源發展目前按2011-2013年快速發展期、2014-2015年鞏固提高期、2016-2020年深度拓展期三個階段規劃,目標是將大同市建設成為一座新能源城市。
就具體產業目標而言,我們希望到2013年形成2.5萬噸多晶硅,500兆瓦太陽能組件,500兆瓦太陽能電站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球目前最大的太陽能產業基地;2015年,形成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充分利用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全市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2020年把大同建設成為中國新能源供應和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之一,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示范城市。
根據我們的測算,要實現以上目標,未來五年需要投入資金約600億元。主要資金渠道有:政府直接投資、政府電價補貼、政府引導資金、企業及民間投資、銀行貸款或其他間接融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