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備受各界關注的碳稅最早有可能從明年起就開征。
在近期召開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下稱“國合會”)2011年年會上,國合會中國低碳工業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方組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透露,“課題組建議在‘十二五’后期逐步引入碳稅,引入初期稅率要較低,比如從每噸二氧化碳10元開始,逐步提高。”
根據該課題組通過模型評估和專家咨詢給出的碳稅水平,2012年,碳稅(每噸CO2人民幣)為10元;原煤碳稅(每噸人民幣)為19.4元,原油(每噸人民幣)為30.3元;汽油碳稅(每噸人民幣)為29.5元;柴油碳稅(每噸人民幣)為31.3元,天然氣碳稅(每1000立方米人民幣)為22元。
到2020年,上述各項碳稅將分別增加到40元、77.6元、121.2元、118元、125.2元和88元。
馮飛表示,課題組已建議中央政府加快綠色稅收改革,提高資源稅稅率并從價征收,開征環境稅,研究和逐步引入碳稅。
根據國合會此前提出的未來環境稅制的改革路線圖,環境稅制將分三個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用3~5年時間,完善資源稅、消費稅、車船稅等其他與環境相關的稅種。盡快開征獨立環境稅,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和廢水排放都將是環境稅稅目的可能選擇;
第二階段,用2~4年時間,進一步完善其他與環境相關的稅種和稅收政策。擴大環境稅的征收范圍。如果環境稅沒有在第一階段開征,需要在此階段開征。
第三階段,用3~4年時間,繼續擴大環境稅的征收范圍。結合環境稅稅制改革情況,進行整體優化,從而構建起成熟和完善的環境稅制。
國合會表示,環境稅的本質是提高環境與資源的價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盟國家的經驗表明,包括能源稅、碳稅、生態稅和硫稅等在內的環境稅制對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明顯的作用,是一種有效的環境經濟政策工具。在廢除對環境有害的補貼和稅收規定基礎上,通過環境稅制改革,可以幫助國家建立長期的、“扶梯”式的能源價格策略。
國合會有關專家表示,考慮到國內經濟在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目前尚處于恢復狀態,碳稅的開征應選擇在宏觀經濟增長恢復和資源稅改革之后。在碳稅開征初期選擇低稅率起步的做法。開征后,再根據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逐步提高碳稅稅率水平,建立碳稅稅率的動態調整機制。
據介紹,國合會課題組所做的碳稅模型估計結果表明,開征碳稅的長期有利影響會快速抵消短期不利影響,包括經濟總量、企業投資、就業、進出口、財政收入等,對經濟結構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的調整和節能減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國合會是中國政府重要的環境與發展智囊機構。國合會1992年由中國政府批準成立,主要任務是交流、傳播國際環境發展領域內的成功經驗,對中國環發領域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向中國政府領導層與各級決策者提供政策建議。本屆國合會主席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