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湖北省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進入快車道,年均增加30多萬戶。截至目前,湖北全省1/4的農戶用上沼氣,農民每年節約燃料和肥料支出共20多億元。
沼氣池為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找到新用途,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全省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板塊發展到500萬畝,建起生物質炭化、氣化工程試點14處。通山縣橫石鎮秸稈氣化站年消化竹木加工廢料2000多噸,產生燃氣42萬立方米。宜昌等地以沼氣為紐帶的“豬―沼―果”、“豬―沼―茶”等生態農業模式正在興起,宜昌市夷陵區組織農民利用沼肥、沼液生產“綠色茶”,產品供不應求。
沼氣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提高了農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通山縣圍繞沼氣池建設整治村莊環境,引導農民改變舊的生活習慣,干凈整潔的廚房、院落和廁所改變了過去柴草亂堆、垃圾亂丟、廁所亂搭的現象。衛生狀況的改善提高了農民健康水平,據公安縣血吸蟲病防治辦公室介紹,全縣人畜血吸蟲感染率由5年前6%降到約2%。
沼氣優化了農村生活能源,保護了生態環境。2010年全省農村年清潔能源生產折合107萬噸標煤,相當于保護林地945萬畝。全省農民人均年利用沼氣25立方米,變廢為寶讓農民年節約燃料和肥料支出2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