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11月29日在北京表示,今年中國政府組織安排和拓展了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的范圍。下一步,中國政府將重點從四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
——適應氣候變化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嚴重影響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天氣預報預警系統和天氣預報站臺,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
——適應氣候變化技術推廣。依托中國政府援外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向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推廣農業抗旱節水技術、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海平面上升監測技術等適應技術。
——節能、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產品技術的推廣應用。組織節能、節水、可再生能源產品與設施推廣活動,大力開展節能改造技術示范,援建一批小水電和太陽能項目,幫助有需要的國家建立必要的垃圾處理站。
——繼續開展針對發展中國家需要的能力建設。特別是在CDM(清潔發展機制)領域加強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CDM項目的注冊成功率。今后三年,中國政府計劃在氣候變化領域再為發展中國家培訓1000名官員和技術人員。
29日,由中國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舉辦的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題研修班在北京開班。來自30多個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和非洲國家的60多名官員參加了研修班。本期研修班的舉辦,標志著氣候變化領域“千人培訓計劃”的啟動。
出席開班儀式的解振華表示,中國愿意通過“南南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2005年到2010年,中國政府已對發展中國家援助應對氣候變化項目98個,培養了2400多名急需的人才,為發展中國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