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十一五”期間積極推進“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柳州市作為廣西的“國家級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實驗區”,以單位GDP能耗下降22.3%的成效,榮膺“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稱號。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38.99%,完成“十一五”期工業節能目標的155.9%,重點能耗企業累計節能416.54萬噸標準煤 ;全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市化學需氧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十五”期下降了13.09%和34.52%,酸雨頻率由2005年的57.2%下降到了2010年的17.2%。
政府主倡傾力支持
2010年,我市出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規劃》,提出在汽車 、鋼鐵 、機械 、化工 、制糖 、建材 、造紙 、日化等行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生產過程控制 、節能減排 、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應用,加強資源再生利用和新型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努力實現經濟持續發展 、社會全面進步 、資源永續利用 、環境不斷改善和生態良性循環的協調發展,打造柳州特色的循環經濟圈。
為此,我市以鋼鐵 、化工 、建材 、冶金為重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能耗監控和動態分析平臺,降低產品能耗以及材料消耗,降低成本,重點推進“柳鋼能源管理中心”“威奇化工安全網絡監控系統 、五菱能源管理中心及綜合節能工程”等項目。
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在節能減排工作中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把“兩化”融合和科技創新作為調整結構和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引導企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步伐,迅速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
同時以重點項目為載體,推進重點產業 、重點領域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工作,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采用節能環保新設備 、新工藝 、新技術。
為促使節能減排與“兩化”的深度融合,我市積極培育10家應用信息技術實現節能降耗示范企業和應用信息技術實施循環經濟建設示范企業,以點帶面推動我市“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通過大力開展工業節能宣傳周活動及節能技術培訓,全面提高企事業單位人員信息化的水平,既促進了企業利用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工作,又培養出了一批既懂節能減排技術 、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復合型“兩化”融合人才。
重點企業示范帶動
我市通過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節能減排項目資金及市財政每年安排的2000萬元“兩化”融合資金,以重點企業作為突破口,重點支持實施了一大批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節能減排 、循環經濟技改項目。如推動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殼牌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為核心的合成氨節能挖潛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柳州鋼鐵(集團)公司 、廣西中煙公司柳州分廠 、柳州兩面針紙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能源優化管理系統 、節能技術改造工程和熱電綜合利用等項目。組織柳化 、柳工 、魚峰水泥等典型的能耗型企業申報國家級節能減排重點項目。
我市積極組織企業評選“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試點示范工程。其中廣西中煙公司柳州分廠 、柳鋼 、柳化 、柳工 、鹿寨化肥五家企業被評選為2010年全區首批應用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試點示范企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數據顯示,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94噸標準煤,同比下降7.35% ;六縣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大于5%,完成了節能減排目標。今年1月至9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69%,完成年度目標的147.9% ;38家年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重點能耗企業按產值(現價)能耗統計實現節能量128.6萬噸標準煤,完成年度目標的486.7% ;15家年耗5000噸至1萬噸標準煤以上重點能耗企業按產值(現價)能耗統計實現節能量7732.1噸標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