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了解到,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有關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建議,國家發改委已將氣候變化立法作為2010—2012年完成的重點立法項目之一,目前已制定了立法工作計劃,組織各方面專家開展立法評估和前期研究,并正在政府網站公開征求社會各方的建議。
在去年3月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張慶偉等31位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制定氣候變化應對法。議案認為,近年來我國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應對氣候變化體制機制建設方面存在著部門職責不清、權力義務不明,統一的協調應對機制、穩定的投入機制不健全,有關預測報告等發布渠道尚未法定化等問題,需要盡快制定氣候變化應對法予以解決;議案建議法律的主要框架和內容包括7個方面: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相關行動,相關專項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適應氣候變化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法律制度和措施,相關的科學評估和信息統一發布制度,加強相關科學研究的措施。褚君浩等30位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制定低碳技術促進法。該議案在2010年人大專題調研和上海市政府參事調研的基礎上形成。議案認為在國際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的形勢下,發展低碳技術十分迫切和重要。當前我國發展低碳技術的關鍵是核心技術和政策環境,建議制定低碳技術促進法,明確規定促進低碳技術發展的指導思想、節能減排指標的制定和實現方略、促進低碳技術核心技術研發的引導政策、促進低碳技術廣泛應用的政策和人文環境等內容。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提出,2010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組織實施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工程的通知》,重點促進鋼鐵、有色、石化等產業的低碳排放技術發展;科技部聯合有關部門制定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加強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氫能、燃料電池、新一代核能、碳捕集與封存等低碳技術的研發和示范;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還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劃和示范工程。
據了解,近年來,環資委根據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和國內節能減排工作的形勢,把跟蹤檢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落實情況和相關節能減排工作作為環資委監督和調研工作的重要內容。按照決議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同時建議國務院著手啟動研究擬訂有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法律草案相關工作。從當前低碳技術發展的總體情況來看,很多技術尚處于研發和示范應用階段,需要國家通過相應的法律和政策措施,為低碳技術發展創造適宜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在立法方面,現行的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已經規范了促進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法律措施,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起草的氣候變化應對法,也把促進低碳技術發展考慮為重要內容。因此,從相關法律之間的關系和氣候變化應對與低碳技術發展的關系來看,環資委建議在做好相關法律之間銜接關系的基礎上,在氣候變化應對法的法律框架中列出專門章節規定促進低碳技術發展的法律制度和措施,并在有關法律規定基礎上,由國務院有關部門相應制定配套規定,包括相應的產業政策和技術規范,為低碳技術的發展提供系統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環資委表示,將繼續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法律的有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