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技部致力于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科技合作與技術轉移,促進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2012年1月19日,UNESCO總干事Irina Bokova女士與北京理工大學胡海巖校長換文簽署了《UNESCO與北京理工大學關于設立UNESCO教席應對氣候變化南南科技合作的協議》。北京理工大學為教席負責人,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為教席合作主持人。
設立該教席的目的是推動在應對氣候變化南南科技合作領域建立一個研究、培訓、信息和文獻庫的綜合系統,該系統作為一個有效的合作平臺,將促進本機構的研究和教學人員及中國其他機構與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與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合作。該教席的特定目標是:(1)研究應對氣候變化南南科技合作的現狀,制定一個促進對話和行動的戰略,以加強該領域的科技合作;(2)建立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研究成果、已有技術解決方法、科技需求的信息共享機制;(3)研究相關領域南南研發合作、技術轉移和培訓的有效方法和機制,發展一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適用技術轉移和技術培訓指南;(4)在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合作的戰略、政策和管理方面為學生、專家和青年工作者提供研究生課程和短期培訓;(5)加強與有關的地區和全球性組織的合作,共同推進上述目標的實現。
背景概況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根據第26次大會決議于1992年啟動了姐妹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計劃(UNITWIN/UNESCO Chairs Programme)。該計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高等教育領域最重要的部門間計劃之一,旨在通過推動大學與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間的經驗與知識交流,促進大學與非政府組織、基金會、公共和私營部門間的合作,以推進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的能力建設。同時,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支力量,幫助UNESCO各項計劃的實施以及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DGs)的完成。目前,UNESCO在116個國家設立了554個教席,其中,在中國設立十余個教席。
2010年10月,在天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會議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駐華代表處提出希望在中國設立一個該領域的UNESCO教席的提議。該提議得到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和中國科技交流中心的高度重視。經與UNESCO駐華代表處商定,建議由北京理工大學牽頭、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作為合作機構,聯合申請UNESCO“應對氣候變化南南科技合作”教席。
在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UNESCO駐華代表處的指導和支持下,2011年2月,北京理工大學正式向UNESCO中國全國委員會提交了教席申請。2011年3月,UNESCO中國全國委員會正式向UNESCO總部遞交了教席申請。2011年10月,教席申請通過國際專家評審。2011年10月19-20日,北京理工大學作為協辦單位參與了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南方中心(The South Center)、第三世界網絡(TWN)在北京共同主辦的“科技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國際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