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全球一樣,在過去一百多年有變暖的趨勢。當中包括炎熱夜數目的增加,和寒冷的日數減少。此外,由于城市化的影響,市區氣溫的上升速率比郊區為高。在市區,空調系統及汽車釋放的熱能較多,而密集的高樓大廈亦會吸收較多太陽的熱能,加上市區的風速較低,令情況惡化。
除了氣溫上升外,香港也比以前經歷更多滂沱大雨的日子、云量增加、太陽輻射量減少及維多利亞港的海平面逐步上升。香港是以金融業及服務業為本的城市,并無高耗能的工業。發電及運輸遂成為香港產生溫室氣體的兩大來源。香港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
為減少發電產生的溫室氣體,香港政府于過去十年內,一直推廣使用更清潔的燃料及可再生能源。政府自1997年起,禁止興建新的燃煤發電機組,改而鼓勵使用產電量相同但溫室氣體排放量少50%的天然氣。于2008年8月,政府與國家能源局簽署諒解備忘錄,以確保內地向香港持續及穩定供應核電和天然氣。此外,香港政府也在《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咨詢文件中建議,在2020年增加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組合的比例至約3-4%。
建筑物的用電占全港總用電量達89%。透過提升建筑物能源效益,我們可有效改善香港的能源效益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筑物能源效益條例》(第610章)于2010年獲制訂,以強制實施《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則》。該《守則》定出四大類屋宇裝備裝置(即照明、空調、電力和升降機及自動梯等裝置)的能效規范。 此外,政府還于2009年推出建筑物能源效益資助計劃,資助大廈業主進行能源及碳審計和提升能源效益工程。
香港政府于2008年7月推出“綠色香港 碳審計”活動。于2011年9月,已超過260個來自不同界別的團體簽署減碳約章,成為“碳審計 綠色機構”,同意執行或推廣碳審計行動,并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量。 目前,建筑物的使用者及管理人員,可以利用政府為建筑物進行“碳審計”而編制的指引,評估本身建筑物的碳排放量,發掘改善的空間,并制定減排措施。透過提升能源效益和減少廢物,可降低建筑物的營運成本和碳足跡。
政府、社會各界及市民必需同心協力,才可以充分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 香港政府內的各相關決策局及部門的配合亦非常重要。因此,香港政府成立了一個由5個決策局及16個部門組成的氣候變化跨部門工作小組,負責統籌、發展和推動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香港也是C40城巿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的活躍成員。該組織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同意致力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并與克林頓基金會氣候計劃合作,達成這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