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
全球低碳發展潮流方興未艾,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中國,面臨兩難選擇,也面臨巨大壓力。我們到底該走一條什么樣的發展之路?日前,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接受采訪時給出答案: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是突破能源資源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他同時透露,目前中國碳排放交易模式尚在探索過程中,相關能力建設和制度設計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訂《低碳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暫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措施,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突破能源資源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增長很快,給中國國際談判帶來哪些壓力?每次國際氣候談判各國博弈都很激烈,表明各國都在爭取更多的發展權,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增長速度是否也應該放緩?
蘇偉: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速快,已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大國,人均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國際社會要求我國承擔更大減排義務的呼聲越來越高,減排壓力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我國粗放型發展方式未得到根本轉變,國內能源資源供給能力不足,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亟待提升,發達國家在100多年里出現的各種資源環境問題在我國集中出現,節能減碳和生態建設工作任務艱巨。目前,我國能源人均占有量嚴重不足,石油資源的對外依存度超過50%。能源資源約束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與此同時,我國生態環境脆弱,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災害早期預警和風險防范機制,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在極端氣候事件中損失較大,需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因此,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義務,也是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即使沒有國際上的要求,中國也要通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進低碳發展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
記者:綠色低碳發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什么關系?
蘇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上是和綠色低碳發展互為因果。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為我國經濟發展轉型提供了重要機遇。同時,如果我們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就無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繼續延續傳統發展方式,不但我國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無法得到改善,也會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
“十二五”開局綠色低碳發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記者:“十一五”期間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與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就。以能源消費年均增長6.6%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期間的1.04下降到0.59,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節能3.6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億噸?!笆濉遍_局之年,我們在綠色低碳發展工作上取得哪些進展?
蘇偉:“十二五”規劃《綱要》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重要的政策導向,確定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以及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和森林蓄積量等約束性指標,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要求,明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影響和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等方面的重點任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進一步完善綠色低碳政策法規
為了確保“十二五”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實現,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組織制定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未來五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任務。為了貫徹落實《方案》,形成具體可操作性的分工方案,國務院辦公廳已于近期出臺了相應的部門分工方案,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落實責任。我們還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立法工作,研究制訂《低碳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暫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
分解落實碳強度指標
為確保實現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的約束性目標,將“十二五”碳強度下降目標進行年度分解,在綜合考慮各地節能目標、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了各地“十二五”碳強度下降目標。
積極開展低碳發展試驗試點
扎實推進低碳省區和城市試點工作,組織5省8市研究制定低碳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編制低碳發展規劃。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確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為碳排放權交易試點?。ㄊ校M織各試點地區編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實施方案。啟動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示范試點。
完善統計核算體系
研究制定了《“十二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考核體系實施方案》,并建立相應的評價考核制度。建立了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數據庫,啟動了省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
務實推進國際合作
綠色低碳、節能減排已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潮流,我國積極開展與世界各國、國際組織和相關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建立通暢的合作渠道,引進國際社會的資金、技術和經驗,推動相關領域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提升,繼續推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實施,發揮其在資金、技術方面的支撐作用。安排專門資金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綠色低碳發展面臨三大問題和挑戰
記者:面對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
蘇偉: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能源資源的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溫室氣體排放尚未達到峰值,降低碳排放強度面臨較大壓力,如何在保證我國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合理需求的前提下實現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我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地方、企業、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推動,為保證“十二五”碳強度下降的目標落實,去年我們已將“十二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分解落實到地方,各省市在發展水平、能源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目標分解充分考慮到各地具體發展情況和需求,進行統籌協調。同時,碳排放下降目標不僅要分解到地方,也要研究如何有效分解到行業和企業,并參照國際經驗制定行業減排目標,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綠色低碳發展還需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笆濉币巹澝鞔_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這是一項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當然,具體的中國特色的碳排放交易模式尚在探索過程中,相關能力建設和制度設計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綠色低碳發展需要整體規劃亦需試點先行
記者: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不是要有個整體戰略規劃?
蘇偉:你說得對。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涉及到各產業、各領域多個環節,具體操作非常復雜,需要做出整體發展規劃。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戰略、規劃制定,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樹立和落實,目前我們正抓緊推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0-2020)》制定,對未來10年的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總體布局。另外,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準備啟動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的研究,深入分析我國未來長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和階段性特征,提出我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目標、階段任務、實現途徑、政策體系、保障措施等,為相關政策體系的構建提供科學依據,并大幅度提升我國低碳發展領域的研究能力。
記者:2010年國家確定首先在廣東、遼寧、湖北、陜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8市開展試點工作。試點進展如何?后續還有哪些行動?
蘇偉:試點工作正在逐步深入開展。我們將在“五省八市”低碳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各省、市結合本地發展特色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低碳試點工作,“從點到面”帶動低碳發展轉型,為經濟社會實現全面低碳化、綠色化發展積累經驗,提供可示范的案例和模式。同時,按照《“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們正積極準備開展低碳產業試驗園區試點,集聚低碳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低碳產業集群,發揮綠色低碳園區在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引領示范作用。開展低碳社區試點,按照綠色、便捷、節能、低碳的要求,以社區為載體,引導社區居民接受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