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庫房外,一輛輛滿載秸稈的卡車排成長龍;庫房頂上,7400塊太陽能電子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正在進行著光伏發電……這是記者日前在江蘇國信淮安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去年發電量超過2億千瓦時,其中消耗秸稈35萬噸,節約標準煤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5萬噸。
該公司是我市發展低碳經濟的一個縮影。所謂低碳,指的是更低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建設低碳城市,是我市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我市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國家級低碳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低碳目標考核體系,將具體約束性指標、重點建設項目、實施情況列入全市目標考核體系;設立創建低碳城市專項資金,用于規劃編制、碳排放研究平臺等低碳項目建設、低碳招商項目的以獎代補等工作;委托省內最高水平的科研單位,在前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高水平、高品位、高標準編制“十二五”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建立低碳城市創建工作的政策,印發低碳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意見……一系列措施,扎實有效地推進了我市低碳城市的創建。
在低碳城市的創建過程中,我市還積極加強與國際的合作。漣水縣“強凌節能燈”項目參與聯合國相關項目,免費發放100萬盞高效TCP節能燈替代低效白熾燈;市西南工業園區低碳化改造等項目接待了中美社區可持續發展協會等國際組織專家10多人次,有序引進低碳發展相關技術和資金。目前,我市已逐步形成了以低碳高效為特點的新型產業體系、以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天然氣能、核能等為主的新能源產業體系;以富士康、淮安軟件園等為主的低碳高效的IT產業體系;以國寶空調、富士康節能燈、漣水強凌節能燈等為主的節能環保產業;以淮鋼循環經濟產業鏈、蘇北汽車家電拆解中心等為主的循環產業體系;以秸稈綜合利用、低碳觀光農業等為主的綠色低碳農業體系。
據市發改委副主任徐洪云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圍繞構建低碳生產體系、打造低碳社會模式、完善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和增強低碳支撐能力等“四大”創建路徑,示范引路、以點帶面,扎實推進低碳工業、農業、服務業、交通、建筑、生活、能源、資源再利用、碳匯系統和低碳支撐能力等“十大”低碳示范工程,全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將比“十一五”末降低19%。
我市低碳城市創建取得的成效引起了廣泛關注。2011年2月份,我市被省發改委批復為江北地區唯一低碳試點地級市。在去年12月份召開的全球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代表團把淮安市作為江蘇唯一的地級市低碳城市向全球推介,宣傳低碳城市創建的經驗。目前,我市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第二批國家低碳城市的候選城市,4月底,國家發改委將將組織專家團來淮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