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1噸淀粉會產生847.03千克二氧化碳當量,1噸檸檬酸會產生24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這是獨立的第三方國際認證機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依據PAS 2050標準對中糧集團生化能源事業部上述兩產品進行碳盤查后,于近日公布的數據。
所謂碳足跡,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組織生產過程中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又稱組織碳足跡;二是指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周期內(從原材料取得、生產、配銷、使用和廢棄后的處置)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又稱產品碳足跡。而以“碳足跡”“碳關稅”為代表的隱性綠色壁壘正逐漸成為國際貿易壁壘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據悉,目前國際上碳足跡盤查標準主要有3個,而我國尚未出臺碳足跡計算國家標準。此次中糧兩產品核查所用的PAS 2050是英國標準協會(BSI)在2008年10月發布的世界上第一個衡量產品碳足跡的標準,修訂版于2011年10月1日完成并發布。有消息稱,我國正在以此標準為參考依據,進行自己的標準研究。
中糧集團總裁助理、中糧生化能源事業部總經理岳國君表示,多年來,中糧在“全產業鏈”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嚴格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低企業運營對氣候的影響。同時,此次產品碳足跡盤查項目的實施,可以科學了解產品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碳排放量,從而提早應對國內外碳相關管制措施,提早進行碳減量準備,降低減量成本。有業內人士指出,此舉標志著中糧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將引領中國食品行業產品碳足跡的進一步應用。
“此次產品碳足跡盤查是整個中糧產品碳減排工作的基礎和開始,下一步將在中糧其他產品中推廣應用,同時還會準備進一步做PAS 2060(碳中和),這是我們節能減排的終極目標。”岳國君說。
他同時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碳足跡盤查,特別是產品碳足跡盤查工作仍處于初級階段,應盡快制定國家標準,開展相關研究。對此,他特別提出,首先要盡快建立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據了解,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是碳足跡計算必不可少的信息,目前國際上的相關標準基本都是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排放因子數據庫為主要盤查依據的,但該數據庫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建立或著手建立自己的排放因子數據庫,我國相關研究亟待提速。
他表示,應建立和完善碳足跡評估體系。“雖然我國已有一些機構和組織在探索開展碳足跡評估工作,但目前仍未形成完善的碳排放監測、統計、考核體系,使得碳足跡評估的結果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