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糖業管理部門4月18日正式推進實施百家制糖企業蔗渣生物質發電技術改造工程,今后4年內,在廣西100多家糖廠推廣蔗渣發電,預計每年將向社會供電45億千瓦時,有效緩解當前及“十二五”期間廣西用電緊張局面。
廣西食糖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是國內最重要的食糖主產區,全年產制糖副產品蔗渣1400萬噸左右,除制漿造紙外,約有1000萬噸可用于鍋爐燃燒發電和供熱。但目前廣西103家糖廠發電總裝機容量僅為117萬千瓦,實際發電量僅為20億千瓦時,以制糖企業自給自足為主,極少向社會供電。
為了充分挖掘蔗渣發電潛力,加快建設糖業循環經濟示范省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廣西百家制糖企業蔗渣生物質發電技術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在2012年至2015年,通過推進百家制糖企業蔗渣生物質發電技術改造工程,對制糖企業的老舊低效鍋爐和發電機組進行改造升級,并扶持新建一批蔗渣生物質發電項目,實現蔗渣發電挖潛和新增裝機容量102萬千瓦,每年向社會供電45億千瓦時的目標。
有關專家認為,進一步推進蔗渣發電不僅可直接緩解當前廣西用電緊張局面,還具備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據自治區糖業部門測算,按新增45億千瓦時電量計算,廣西蔗渣發電可創造GDP430億元,創造工業增加值240億元;每年可替代標準煤16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