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洲現在身陷債務危機而不能自拔,但在碳排放問題上卻依然不放松。2008年11月,歐盟議會和歐盟委員會通過新法案,將國際航空業納入到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之中,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將被強制納入ETS。2012年1月1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實施后,又進一步規定,對拒不執行的航空公司將施以超出規定部分每噸100歐元的罰款以及歐盟境內禁飛的制裁措施。針對歐盟今年推出的航空碳排放交易體系,中國、俄羅斯等29國近日發表聯合宣言,提出了反對歐盟單方面向他國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稅”的具體措施,航空貿易戰已經拉開帷幕。
歐盟在這個時候強化碳排放交易體系,貌似是為了應對危機,提高競爭對手的運營成本而保護本地區的航空業市場。但在安邦看來,歐盟的“野心”遠遠不止于此。
首先,航空業只是歐盟的一塊試金石。如果能得到美國的支持,歐美就會在航空業形成碳排放稅的全球標準,一旦在航空業順利實施,電力業、鋼鐵業,甚至制造業的相關標準將如影隨形,接踵而至。這樣歐美將以碳排放問題來重新掌握世界經濟的話語權。雖然美國業界目前也對歐盟的航空碳稅政策表示不滿,但要看到,在碳排放的諸多問題上,歐美是能達成共同點的。
其次,歐美存在通過碳排放等環保技術壁壘掌控全球能源市場的“野心”。近來,歐盟關于環保的技術法規標準層出不窮,同時加大了技術創新力度。比如在涉及風能以及太陽能等新能源環保產業的技術轉讓中,中國企業已經很難判斷自己得到的是歐洲的新技術,還是已經落后淘汰的那一種技術,更難以對引進的高價設備進行技術消化,這是典型的技術壁壘。
既然在碳排放問題上提高標準是大勢所趨,歐美的如意算盤就是高舉道義的大旗,通過碳排放問題,掌控未來的世界。
碳排放對經濟的影響已經開始。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會達到3.5萬億美元,可能將會超過石油市場,成為最大的能源交易市場。這種情況下,身為碳排放大國的中國怎么辦?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中國必須把“節能減排”問題放在全球競爭的戰略高度上來看待,利用中國在現階段的有利形勢,盡快謀求戰略性的主導地位。
應當承認,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對于全球的環境理所應當的負有義務和責任。但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水平已經很高,碳排放開始穩中有降,此時揮舞減排的大棒,在策略上是針對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剛剛基本成型,城鎮化也僅僅停留在目標階段,不斷攀升的能源需求和有限的技術條件使中國的碳排放必然長期持續增長。不過,中國在節能減排上所做的努力已經有目共睹。
面對歐美在碳排放問題上的持續壓力,中國需要制訂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指出,中國應該與全球一起努力,達成一套節能減排的分層協議,在發展階段、歷史責任、產業狀況、技術能力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區別開來,在廣泛的產業領域實現節能減排。同時,在這個以發展程度為基礎的分層協議中,中國應該聯合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結合全球經濟衰退的有利時機,謀求戰略性的主導地位。中國應該讓西方國家看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與歐美還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航空業的碳排放在中國還不是當務之急。中國首先要做到的是普遍意義上的節能減排,在某一領域控制排放,只會減弱更多行業節能減排的力度,從而造成更大規模的碳排放,影響全球氣候。
碳排放已經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國際外交和政治問題。中國應該從全球競爭的高度出發,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在戰略上增加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