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與上海零碳中心聯合推出了中國第一個零碳信用置換平臺,為所有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提供方便、快捷、低償的碳信用置換及碳中和服務。
從“聚沙成塔”到“化整為零”。據零碳信用置換平臺CEO戴永彧介紹,這個平臺由碳計量、碳置換、碳交易三大系統組成,其中碳計量是零碳公司的專擅業務,涵蓋碳減排咨詢、碳計量專業服務到輔導核證全程。碳置換通過先進的IT技術,實現碳減排量數據交換、流轉,形成企業與個人、線上與線下的互動。碳交易則依托國內規模最大的碳交易中心——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進行。
工作人員介紹了從“聚沙成塔”到“化整為零”的過程:首先,企業向零碳中心申請接受碳計量,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進行盤查,并由第三方權威機構核證。然后,企業直接向平臺置換等額的零碳信用。接著,將零碳信用分解附著于產品流通過程。最后,消費者購買上述企業附有零碳信用條碼的商品后,掃描條碼或登錄系統平臺注冊、激活,用獲得的零碳信用來換領低碳商品或進行碳中和。
這種交易平臺可以讓企業通過減排得到必要的回報,鼓勵消費者選擇企業的低碳商品,使企業與個人的溫室氣體減排常態化。
零碳中心碳計量總監陳永忠向透露,平臺將于近日正式上線公測,屆時每家企業、每個人都可以免費注冊建立零碳賬戶,而減排數據置換將十分便捷,個人更可以使用零碳信用在平臺內換購低碳商品或碳中和。
記者還了解到,碳置換平臺將招募大量志愿者宣傳平臺理念,倡導企業和個人的零碳行為,引導消費者低碳生活。這一幕,將頻繁出現在地鐵、步行街、公園等處,同時,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諸如環保回收箱、舊報紙愛心箱、公用設施、公益廣告欄等處也會出現印有零碳信用二維碼的銘牌。
據介紹,平臺近期的工作重點是通過各種途徑募集低碳商品,充實平臺商城的貨架,同時通過鼓勵低碳出行、與各類團體對接等方式吸引個人免費注冊,使低碳消費者與低碳經營者初具集群規模:免費注冊會員超過100萬,低碳商品超過1萬種,一個由眾多低碳企業和龐大的低碳消費群體組成的交互式低碳商圈,將在引領社會低碳風尚的過程中日漸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