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日前印發《林業科學和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到50%,重要科技成果總數達到2000項,林業專利數量增加一倍。
《規劃》提出,2015年,我國將基本建立起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國家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在新品種創制、森林經營、林業生物產業、信息技術、生態環境改善與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區域林業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林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林業科學事業得到全面發展,為到2015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3.5萬億元、森林面積增加3000萬公頃和森林蓄積量增長6億立方米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根據現代林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林業科技的自身特點,以推進科技創新為核心,圍繞一個目標,突出四大主題,緊扣五大需求,堅持六個結合,完成八大任務,全面推進林業科技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一個目標,即支撐現代林業建設。四大主題,即突出創新、強化應用、升級產業、服務林改。六個結合,即堅持繼承發展,注重近期目標與長遠戰略相結合;堅持統籌兼顧,注重整體推進與區域發展相結合;堅持需求導向,注重生態科技與產業科技相結合;堅持優化配置,注重科學研究與能力建設相結合;堅持自主創新,注重高新技術與實用技術相結合;堅持服務全局,注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
《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林業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八大任務。
一是重點突破林業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以增加資源總量、增強生態服務功能、提高產業效益、服務林權改革為目標,重點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森林經營和保護、資源培育與高效利用、林業生物產業、林業碳匯、木本糧油、林業生物能源、林業裝備、林業信息化以及區域林業等領域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究。
二是超前部署林業高新技術研究。圍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瞄準國際高技術前沿,重點開展林木、竹藤、花卉、林特產資源高效分子育種及轉基因技術研究,生物反應器規模化合成林源活性物質技術研究,創制新型生物質材料與綠色化學品研究,林業生物質能源固化、液化、氣化等高新技術研究,以木質纖維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質能源產品開發研究以及探索林木光合作用調控、高性能納米生物基新材料制備、生物質定向解聚與分子重組等前沿技術的研究。
三是前瞻性開展林業基礎科學研究。以增強林業原始創新能力為目標,圍繞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林業生物災害防控、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林木種質創新、森林資源培育和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為現代林業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四是加強林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以科技示范和技術服務為核心,實施項目帶動,政策引導,加強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林業科技創業活動,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林業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提升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和生產水平。
五是全面加快林業技術標準化與質量監督體系建設。深入貫徹林業標準戰略,加強標準制修訂和實施,完善林業標準體系,加強林業質量安全監管和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建立健全林業質量監督體系,開展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升我國林業標準化和質量監督水平。
六是抓好林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現代林業科技創新對科技條件的需求,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團隊、研究實驗平臺(基地)、科技信息共享平臺和產業技術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支撐科技創新的條件和平臺,提升林業科技基礎條件水平,提高林業自主創新能力。
七是完善林業科技發展保障服務體系。把握國際林業科技發展動態和我國林業發展新趨勢,加大林業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生物安全管理、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林業認證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力度,加快國際化進程,更好地激勵、保障林業科技自主創新,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推動林業產業發展。
八是推進現代林業理論和發展戰略研究。圍繞現代林業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前瞻世界林業發展趨勢,系統開展林業發展理論、戰略、模式和政策研究,構建完備的林業發展理論導向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和決策支持體系,為維護國土生態安全、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推進林業改革發展、參與國際林業進程等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保障。
為確保實現林業科學和技術“一二五”發展目標,《規劃》提出了加強林業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優化林業科技發展政策環境、增加林業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強化林業科技宣傳和培訓、推進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