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銀行全程提供咨詢服務的“山東金緣生物質發電項目”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執行委員會(EB)注冊成功,成為我國在聯合國注冊的第2105個項目。這是國內首個由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提供專業CDM咨詢顧問服務并成功注冊的CDM項目,標志著農業銀行已經具備獨立開展“碳金融”的能力,綠色信貸服務的能力達到了新的高度。
清潔發展機制是基于《京都議定書》所建立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機制。發展中國家的碳減排量經聯合國審批注冊后即可出售給發達國家,用于抵減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隨著國際溫室氣體交易市場的興起,國際上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圍繞碳排放交易開發出多樣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也就是所謂的碳金融。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減排潛力巨大。目前,經由聯合國注冊的溫室氣體減排項目中有49.1%是來自中國,其中又以縣域中小企業開發的小水電、農林剩余物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為主。由于CDM項目的申請需要通過較為復雜的國際、國內雙重審批程序,開發周期長、注冊難度大,一般企業需要在專業機構的協助下才能完成。同時,由于購買方多為國外機構,我國中小企業在參與國際碳排放交易時普遍存在專業能力不足、信息不對稱以及議價能力不強等問題。
自銀監會2007年發布《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以來,農業銀行一直高度關注國內節能減排領域金融服務市場,積極研發綠色信貸創新金融產品。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在參與碳排放交易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農行于2008年首先在業內推出了清潔發展機制顧問業務,主要為地處縣域的中小企業提供包括尋找國際購買機構、編寫項目設計文件、獲取交易雙方國家批準函、接受國際第三方機構核查和申請聯合國注冊在內的專業CDM開發全程咨詢服務。
此次成功注冊的項目業主山東金緣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位于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的中小企業,項目以當地木糖醇生產企業所產生的工業廢渣以及當地的農作物秸稈為燃料進行發電,裝機容量1.5萬千瓦,年消耗木糖醇廢渣和秸稈約6萬余噸,年排量約4.14萬噸,總投資1.3億元。在農業銀行專業團隊的協助下,該企業與國際三大糧油巨頭之一,世界500強企業——邦吉集團以當時的市場高價每噸不低于9歐元簽訂了碳減排交易合同。此次注冊成功后,企業將在今后七年內每年可實現碳減排交易收入約37萬歐元,約合300萬元人民幣,可使企業每年凈利潤增加10%以上。
通過CDM顧問業務,不僅企業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增強,銀行的信貸風險也隨之得到了降低。更重要的是,該業務促進了當地農業廢棄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減少了環境污染,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農戶的增產增收,有效減少了企業和銀行所面臨的社會、環境風險,實現了銀行經濟效益與履行社會、環境責任的統一,是農業銀行近年來在“服務三農”、“關注中小企業”和“發展綠色信貸”的指導思想下,努力進行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典型范例。
自推出CDM顧問業務以來,農業銀行相繼制定下發了《清潔發展機制操作規程》以及相關配套文件,并按季度下發《營銷指南》,指導分行為區域內的中小企業提供碳排放交易服務。目前農行正在對20余個CDM項目進行重點開發,項目涵蓋7個省份,涉及水電、風電、生物質電三大業務領域,預計年減排量110萬噸,預計年內還將有項目陸續完成注冊。
據悉,下一步,農行將按照銀監會下發的《綠色信貸指引》要求,在繼續做好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CDM咨詢顧問服務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綠色信貸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工作,以合同能源管理為重點支持方向,開發相關創新產品與服務,保持農行在綠色信貸領域的產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