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組織11月20日在北京發布《中國氣候融資管理體制機制研究》報告。
報告是氣候組織與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發起的“完善氣候融資政策,推動中國低碳增長”項目的首個成果,從管理體制機制角度總結氣候資金管理部門的角色、協調機制,分析了中國氣候融資治理體系現狀和政策需求。
“氣候融資是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的核心因素。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氣候融資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都會直接影響應對氣候變化具體行動的成敗。”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說。
報告從內涵、來源和范圍等方面定義了氣候融資,通過縱覽當前氣候融資管理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公共財政在氣候融資管理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分析中國氣候金融市場,探究政策激勵在氣候金融市場中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報告討論了國際合作對于開展氣候融資的重要性,建議中國通過國際間的共同努力完善中國的氣候融資政策;同時,合理規劃氣候資本,拓寬中國適應氣候變化融資的渠道,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融資的能力。
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表示,雖然中國政府已經積極開展相關工作,但目前國內氣候融資仍面臨各種障礙。僅依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開展氣候融資工作需要社會各方的廣泛支持。
氣候融資是國際社會在氣候變化領域寄予厚望的突破點之一。《哥本哈根協議》確定,發達國家將在2010年到2012年間提供300億美元快速啟動基金,到2020年建立每年1000億美元的氣候基金。
成立于2004年的氣候組織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機構,通過與全球政府部門和工商業領袖合作,推動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及技術,催化清潔工業革命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