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國際上的一大熱點。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還在卡塔爾多哈召開,各國將對2013年之后溫室氣體減排等問題進行磋商、博弈。
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沿海城市生態環境帶來哪些影響,人們如何應對?廣東是國家發改委2010年確定的全國5個低碳試點省之一,日前,中國氣象局組織“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采訪團走進廣東各地,記者作了實地探訪。
珠三角地區升溫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極端天氣頻繁發生
狂風和巨浪任意肆虐,4000多米的海堤被吹成七八段,大片的魚排養殖場一夜間化為烏有,島上留守人員甚至寫好了遺書……這不是災難大片的鏡頭,而是2008年第14號強臺風“黑格比”襲擊廣東陽江海陵島時的真實場景。
陽江市氣象局副局長梁國鋒回憶說,當年他們監測到“黑格比”的最大風速達到51.3米/秒,風浪非常大,房子在發抖,鋁合金窗子都被颶風吹凹進去。
曾經嚴重損毀的海陵大堤已經修復,不過,島上的居民對4年前的那次災難仍然記憶猶新,人們還是有揮之不去的陰影:還會有下一個“黑格比”嗎?
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杜堯東介紹,根據1961—2008年監測數據,華南地區氣溫顯著上升,尤其是產業高度集聚的珠三角地區更為明顯,升溫率在0.3℃/10年以上,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近30年來,南海海域海平面上升速度達到2.7毫米/年,這對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
伴隨著氣溫顯著上升,廣東極端天氣頻繁發生,風暴潮災害發生幾率大增,近10年廣東遭受的風暴潮頻率是1949—1995年間的1.5倍;沿海城市頻繁內澇,河流入海口河床抬高,嚴重影響到航道、港口正常運行;海岸侵蝕加劇,湛江麻斜銅鼓嶺海岸40年來蝕退25米;由于氣候變化,農業生產條件、珠江流域水流量、人居環境等等也都發生明顯變化,大自然的平衡在打破……
杜堯東表示,引起氣候變化的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人為原因主要包括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土地利用和氣溶膠排放,上世紀90年代以來華南區域快速城市化,對局地氣候影響十分顯著。
“未來30年,華南沿海海平面可能將比2009年時上升73—127毫米。”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莊旭東表示。研究表明,如果海平面再上升100毫米,廣州、中山、珠海以及香港、澳門都會受到枯水期咸潮上溯的影響;海平面上升300毫米,珠三角近海48個島嶼將被海水淹沒……
節能、減碳工作由政府主導向發揮市場作用轉變
能效水平居國內前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面對氣候變化的威脅,廣東省采取了有力的應對措施。
來到珠三角名鎮——中山市小欖,入夜,華燈初上,色彩斑斕的燈飾與嬌艷欲滴的鮮花交相輝映,整個小鎮顯得那樣婀娜多姿。
記者發現,這個小鎮的燈光不一般——路燈全是LED節能燈。鎮長梁榮佳說,小欖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對全鎮路燈進行了LED改造,更換路燈6700多盞,僅此一項降低用電耗能約50%,年節約電能240萬千瓦時,折算減排二氧化碳2400多噸。
據介紹,廣東省計劃在2014年年底前,在道路、公共場所、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完成LED照明產品的推廣應用。廣東省全面普及公共場所200萬盞路燈改造后,年用電將下降12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8萬噸。
不過,LED燈具目前平均改造價格達15元/瓦,全省200萬盞LED路燈改造需要投入90億元,這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為保證LED路燈順利改造完成,廣東各地大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由能源管理公司投資改造,然后從節約下來的電費中分成,到了一定期限后將路燈交給政府。目前,東莞、佛山、中山、江門、惠州等地第一期已改造6萬多盞LED路燈,節電率為51%,LED路燈投入方大約4年半可從節電效益中收回投資。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介紹,廣東省作為國家低碳試點省,積極探索創新低碳發展體制機制,推進節能、減碳工作由政府主導向發揮市場作用轉變,將低碳試點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與完成節能減碳約束性指標結合,與項目的審批和建設結合。
近年來,廣東顯著加快了能源結構調整步伐,2011年廣東核電裝機容量達到600萬千瓦,運營風電裝機容量達到93萬千瓦。萬元GDP能耗下降3.5%,能效水平僅次于北京,位居全國第二。
讓企業建立“碳”意識,過度占用環境資源需償付代價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突破
在引入市場機制倒逼節能減碳方面,廣東省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突破。
今年9月11日,廣州市碳排放權交易所成立。廣東塔牌集團、陽春海螺水泥等4家企業與交易所簽署碳排放權配額認購確認書,合計認購了1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配額。這是國內基于碳排放總量控制下的一級市場(新發放配額權的買賣市場)首例配額交易。
隨著廣州市碳排放交易所成立,廣東首批九大行業827家企業納入“控排企業”范圍,這些都是年排放2萬噸二氧化碳或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主要涉及電力、水泥、鋼鐵、陶瓷、石化、紡織、有色、塑料、造紙等高耗能行業,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為1.1億噸標準煤,約占廣東全省能源消費量的42%,能源消費量約占全省工業企業的62.7%。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長趙黛青說,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就是要建立“碳”意識,以市場機制使企業認識到,過度占用環境資源需要償付代價。目前廣東省正在制定關于碳排放權買賣、轉讓和流通的各項交易細則,今后企業如果能利用低碳技術等途徑減少碳排放,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出售碳結余獲益;企業的低碳技術跟不上行業的整體進步,就必須花錢在市場上去購買先進企業結余的碳排放權。
廣州石化是國內有影響力的煉化企業,同時也是有名的能耗大戶。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后,這家企業對減少碳排放的緊迫感與日俱增。2011年該公司充分利用煉油及化工裝置大修的時機,投入5500萬元,對加熱爐、蒸汽運行系統等30多套重點耗能設備及各個耗能環節進行優化,采用熱聯合及低溫熱利用等節能新技術80多項,取得年節能10.5萬噸標煤的效果,合計減少碳排放28.6萬噸。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大力推動節能減碳工作,今后在碳排放交易市場上,要努力成為碳排放權出讓方,不做買入方,這樣既為減緩氣候變暖作出貢獻,企業自身也會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