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局地公里級至全球10公里尺度的氣象災害及環境精細化數值預報體系
■GRAPES全球中期確定性預報系統可用預報時效接近8.5天
■國家級環境氣象預報模式預報時效延長到7天
中國氣象報記者段昊書報道 2月1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GRAPES數值預報系統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已正式印發。該《規劃》梳理了我國數值預報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提出加快推進以GRAPES為重點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建設,形成從局地公里級至全球10公里尺度的氣象災害及環境精細化數值預報體系,并為下一代數值預報模式系統發展做好技術儲備。
在現代氣象業務體系中,數值預報發揮著極重要作用。《規劃》分析了我國數值預報的發展現狀及面臨挑戰,明確其未來發展指導思想及目標,部署了涵蓋數值預報業務系統、模式產品與支撐系統、前瞻性及儲備性研究等主要任務,并從組織領導、開放合作、人才培養、投入機制、計算機及信息網絡資源應用等方面細化了各項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我國數值預報發展要以《國務院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2015-2030年)》為指導,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全國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新要求,圍繞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這一核心目標,堅持自主創新,努力突破核心技術,發展和完善數值預報業務技術體制,形成集約規范、優勢互補、開放合作的數值預報業務發展新格局。
2010年以來,隨著數值預報技術持續進步和衛星資料同化應用快速發展,我國的國家級和區域中心數值預報業務取得明顯進步:GRAPES_GFS全球數值預報系統實現業務化,GRAPES_MESO全國區域中尺度數值系統的預報技巧穩步提升,GRAPES中尺度數值預報系統的應用范疇快速拓展,全國8個區域氣象中心的高分辨率區域數值預報系統逐步發揮業務效益……然而,我國數值預報在滿足國家重大需求上的能力仍然不足,在技術指標、科技水平和產品性能等各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譬如,居世界前列的歐美全球模式北半球500hPa環流形勢預報可用時效已達到8.5天,比我國全球模式可用時效長1天多。
未來五年,我國將著力建立以GRAPES全球模式為核心的我國數值預報業務新技術體系;推進衛星資料同化,特別是風云衛星資料的同化技術研發,開展天氣氣候一體化模式技術研究,努力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擴大數值預報研發隊伍,培養數值預報重點方向領軍人才。
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從局地公里尺度到全球10公里尺度的GRAPES氣象災害及環境精細化數值預報體系;初步形成下一代大氣模式框架原型系統,為天氣氣候一體化數值預報系統的建立奠定基礎。舉例來說,GRAPES全球中期確定性預報系統的水平分辨率將達10公里、衛星資料同化占比超過80%、可用預報時效接近8.5天;我國大雨(雪)以上級降水過程的0至12小時、0至24小時預報TS評分均比2015年提高15%,24小時臺風路徑預報誤差小于70公里;國家級環境氣象預報模式預報時效延長到7天。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2月15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