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記者從在浙江麗水舉辦的全國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研討會上了解到,國內28個地區已被列為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先試先行,其中麗水將打造“清涼小鎮”,為這一全球性難題貢獻地方智慧。
氣候變化制約城市發展成全球難題
進入21世紀以來,城市化迅猛擴張。然而由于人口密度大、經濟集中度高,不少城市在面對洪澇、臺風等極端天氣時,顯得十分脆弱。由此,氣候適應型城市概念應運而生。
何謂氣候適應型城市?世界銀行首席城市專家BarjorE.Mehta認為,可以用韌性城市的概念去理解,”一個韌性的城市可以適應各種沖擊和壓力,同時為其居民特別是窮人和弱勢群體提供基本服務。“
從國際社會來看,氣候適應型城市并非是個新鮮事物,世界上多個地區都在開展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應對新的挑戰。
世界銀行首席災害風險管理專家JolantaKryspin-Watson介紹道,以越南芹宜市為例,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當地優先關注洪水災害影響,投資了3.22億美元加強城市管理洪水和其他風險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JolantaKryspin-Watson提醒道,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要妄圖實現最佳設計和預測所有風險,“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案,城市應將各種解決方案結合起來采用,并不斷地踐行評估、投資、創新。”
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而國內城市人口密集、經濟社會聚集程度高,受氣候變化影響也更大。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嚴巖根據過去60年的數據分析,對國內城市因氣候變化帶來的主要風險作了梳理,發現:“東南部區域強降雨增加的威脅最為顯著,干旱威脅增加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華中地區,高溫熱浪增加主要是西南、西部和華北等區域。”
”極端降水、極端氣溫對國內城市的生態系統、生命線系統、能源系統,包括人類的健康都將產生顯著的影響。“嚴巖認為,應提高警惕。
麗水打造“清涼小鎮”提供解題思路
為提高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日前下發文件,在國內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遼寧省大連市、浙江省麗水市等28個地區入選。
在嚴巖看來,氣候變化適應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在財力、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應突出城市特色,“不求大而全的工程建設,而要把適應工作體現在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
這與麗水的謀劃不謀而合。地處浙江省西南部的麗水,生態環境優越,氣候特征明顯,被譽為“太平洋西岸最宜居的城市”。
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城市的快速發展,麗水氣候變化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夏季高溫酷熱增多、干旱趨于頻繁。
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麗水全市氣象災害及其次生災害造成的損失占自然災害損失的90%以上,經濟損失占當年GDP的3%以上??梢哉f,適應氣候變化,對麗水而言刻不容緩。
麗水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亮表示,近年來,麗水依托生態文明建設,優化空間產業結構,加強“水安全”城市建設,健全減災機制,不斷提升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為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麗水將首先啟動城市中心區高溫防御重點行動。麗水市發改委主任饒鴻來表示,麗水將打造“清涼小鎮”,通過開發麗水市灘坑、緊水灘、湖山三大水庫的低溫水資源,作為企業熱冷卻的冷源,發展低溫水功能經濟,并營造區域清涼小氣候,從而推動制冰業、旅游業、健康養生等產業經濟發展。
“清涼小鎮”、“北洪南調”……氣候變化,全球矚目,而麗水行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