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訊“我學習了習近平同志的報告,感覺豁然開朗,十分振奮,我完全贊成,衷心擁護。報告具有很強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和指導性,飽含家國情懷,充滿時代精神,極富使命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指南、行動綱領。”在10月18日下午的湖南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十九大代表,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激動地說。
作為來自裝備制造企業的代表,詹純新結合自己的實踐,對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提到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重要論述,談了三點深刻而具體的體會。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標本兼治的良方
“我來自基層企業黨組織,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深刻的體會,它首先無疑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成功實踐。”
詹純新介紹稱,身處裝備制造業,中聯重科對前幾年實體經濟產能過剩、庫存高企、杠桿加大的問題感受尤為深刻。習近平同志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作出一針見血的判斷,指出“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并尊重客觀規律開出的標本兼治的藥方。
詹純新說,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以來的兩年時間里,“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明顯成效,調結構轉方式全面展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成為世界的表率。成功的實踐更加深刻地說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偉大創新,是讓中國經濟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的一項重大舉措。
實體企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中,實體經濟是重點和難點,而詹純新認為,實體企業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身處工程機械行業的中聯重科,這五年的發展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2013年以來,宏觀經濟換檔升級步入新常態,以往靠投資拉動維持高增長的工程機械行業跌入了低谷。市場需求下行,全行業產能過剩、庫存過大、應收賬款過高,效益下滑,經營風險也高度集中。根基不深的企業相繼倒下,著眼短期回報的資金相繼撤離。企業在高速發展期積累、掩蓋的問題集中爆發,負重經營,收入近乎腰斬,甚至一度陷入虧損。”
詹純新說,在這個無比嚴峻的時刻,黨中央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但為企業明確了對經濟形勢應該“怎么看”,也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
中聯重科緊緊跟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主動調整,苦練內功,用釘釘子的精神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經歷5年的苦干實干,也經過5年的調整,企業重新回到持續的上升通道。
從“著力加強”到“深化” 表述的變化彰顯改革的決心和力度
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詹純新說,從原來的“加強”到現在的“深化”,僅從表述的變化上就可以感受到黨中央改革的決心和力度。
“企業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能夠參與到這一推動中國經濟整體轉型的偉大改革之中,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前景光明。從已經取得的成績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我們進一步成長和成熟,步入了穩健發展的軌道;從長遠來看,扎扎實實地落實黨中央的部署,沿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務實篤行,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檢驗企業大局觀念和發展理念的試金石。”詹純新表示,中聯重科將繼續全面貫徹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把企業不斷做精、做強、做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