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2030年100萬輛的保有量目標,我們測算,屆時國內將形成超過120萬噸的車用氫氣市場(對應超過500億的市場),制氫企業具有巨大的盈利成長空間。
11月29日,博世中國氫燃料電池中心正式在江蘇無錫奠基。據了解,該中心也是博世首個在德國以外的燃料電池中心,計劃于2020年建成,2021年實現小批量生產。
從去年開始,氫能在國內的溫度持續上升,作為國內公認的清潔能源,氫能源市場發展潛力有目共睹。21世紀,我國和美國、日本、加拿大、歐盟等都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都試圖在新型能源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種種跡象表明,2020年燃料電池裝機功率或將大幅提升至60kW左右,當然疫情對行業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
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國內商用車市場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過渡,傳統車向新能源過渡的時期,現代汽車100%控股四川現代不僅可以獲得更大利潤,而且在中國有更大的自主權,公司先進氫燃料電池技術或在中國大展拳腳。
早在2017年,一艘前賽車雙體船就變成了一個浮動實驗室,開始了為期6年的任務,訪問50個國家和101個港口。這艘引人注目的船只由多種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現在這艘雙體船率先部署了豐田全新海上燃料電池系統。
在業內將目光聚焦在燃料電池汽車上時,早已經有企業布局除此之外的燃料電池應用領域,一是避免扎堆燃料電池汽車的風險,二是為燃料電池發展尋找新的出海口。無人機就是燃料電池新興的探索應用領域之一。
“氫燃料電池汽車成本較高,如果補貼政策不明朗,企業在產品規劃時可能缺乏依據,”該消息人士表示。事實上,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2019年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政策不可能再出現了。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燃料電池中實時的按需制氫,這是一種安靜而清潔的能源。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雜志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的化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利用陽光將塑料垃圾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該工藝將聚乙烯轉化為甲酸,甲酸是一種天然的防腐劑和抗菌劑,可用于發電廠和氫燃料電池車,以生產能源。
2019年以來,豐田對其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不再“吝嗇”,開始尋找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其中,先后與多家中國企業達成了燃料電池方面的技術合作,為這些合作伙伴提供氫燃料電池的關鍵部件。
位于北京亦莊的北京新研創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研創能),研發了一款六旋翼氫燃料電池無人機,不間斷飛行331分鐘,打破世界紀錄。這一成就也顯示:中國的氫燃料電池在一些關鍵指標上躋身世界前列。
隨著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不斷擴大,圍繞燃料電池的核心零部件也在加快國產化替代的步伐,空壓機有望成為氫燃料電池系統輔件中最快實現突圍的零部件。
1月19日,在位于牙克石以高寒聞名業界的中汽中心呼倫貝爾冬季汽車試驗場,兩款搭載著億華通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福田歐輝客車,成功完成“冬奧環境”極寒測試,成為首次通過極寒實地測試的氫燃料電池客車。
它的成本占比不到整個氫燃料電池的百分之一,卻是保障燃料電池的安全和保持其結構穩定的重要“防線”,在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和零部件攻克技術瓶頸過程中,被邊緣化的膠粘劑正在加速實現國產化替代。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