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備受全球關注,去年總理的豐田之行引起國內氫能行業的熱議。日韓推動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及示范力度較大,產業發展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在我國各地政策規劃的相繼出臺、相關概念的持續爆發,氫能新風口得到市場熱捧。
據報道,對于大眾集團而言,向電動車轉型已經是不可逆轉的選擇。大眾首席戰略官邁克爾·喬斯特(Michael Jost)表示,在發展電動車的同時,大眾會致力于實現生產過程的碳中和。
維多利亞州的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已宣布在該州西南部的瓦南布爾建立一個新的研究中心,該中心將開發可與電動汽車技術協同工作的氫燃料電池,從而制造出清潔、安靜的卡車,而無需頻繁地進行充電。
“中興智能汽車新基地建成投產暨新車發布會”在珠海盛大舉行,南科動力聯合中興智能汽車開發的氫燃料電池客車首次亮相。一直以來,氫能燃料電池技術被譽為全球公認的新能源革命性技術,其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更是重中之重。
在歐洲海洋能源中心(EMEC)授予該公司一份合同后,世界領先的氫燃料電池飛機的測試將使用Fuel Cell Systems(FCS)開發的移動加氫車。總部位于奧克尼的HyFlyer項目旨在為零排放航空演示氫燃料動力系統。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截至12月,國內已有超過20個省市出臺了相關的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據了解,廣東省和上海市正在制定《燃料電池發展規劃(草案)》,已上報至工信部。而民營資本也在積極布局涉氫產業鏈,上海、廣東、遼寧、湖北等地已經構建氫燃料汽車示范生態圈。
一直以來,氫能燃料電池技術被譽為全球公認的新能源革命性技術,其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更是重中之重。在量大面廣的遠程公交、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具備著與生俱來的推廣優勢。氫燃料電池客車具有燃料加注快、續航里程長、零排放且無廢電池二次污染等特點,是一種正真意義上的清潔能源。
“2020第五屆中國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及加氫站設備展覽會暨產業發展論壇”將于2020年6月4-6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論壇與2020高工氫電產業峰會合并同時召開,與國際極具影響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天然氣車船加氣站設備展覽會暨論壇同期舉行。
日前,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各方意見,截止時間為12月9日,其中提到了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示范運行等要求。
?12月7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9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上,億華通自主新品YHTG60SS正式首發,開啟國產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新時代,為氫能產業發展及能源轉型提供更優解決方案。
12月3日,工信部發布公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公開征求意見。值得注意的是,《意見稿》中首提燃料電池商用。近日,燃料電池行業政策頻出,二級市場上,相關板塊漲勢如虹。深圳雄韜股份旗下的氫雄燃料電池有限公司(簡稱“雄韜氫雄”)CEO熊云向記者表示,國內氫燃料電池發展超預期,各地各家企業都在加速布局,2020年將開啟燃料電池元年。
12月5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網絡采訪團來到大連市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核心部件進行了深入了解。
當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形勢火爆,大量資本和人才快速匯聚,創新和應用成果此起彼伏,但鑒于氫能缺乏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定位和方向尚不完全明確,業內呼吁,將氫能產業提升為國家戰略,明確氫能在能源體系中的定位,制定系統的氫能發展規劃,有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日媒關注到,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12月3日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該規劃將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由原來計劃的20%提高到25%。報道稱,對于強項為混合動力技術的日本廠商來說,似乎需要重視這個新戰略。
以2009年的“十城千輛工程”為開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推行10年間已累計發放超千億元補貼資金。巨額的投入換來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從0到300萬+”、“全球產銷第一”等斐然成績。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